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蓉  李长金 《中国药业》2014,(23):109-110
目的观察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镇静、抗感染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惊厥次数为(4.3±1.8)次,治疗5 min后为(2.8±2.3)次(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惊厥次数为(4.2±2.0)次,治疗后5 min后为(1.1±2.1)次(P〈0.05),且治疗5 min后平均惊厥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惊厥症状好转迅速,症状改善明显,患儿体温下降幅度超过1℃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确切、稳定、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确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加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溶液加地塞米松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咳嗽、憋喘、肺部哮鸣音)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1,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峰值呼气流速(P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给药方法简单、方便,价廉,患儿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8岁,因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1年,术后行28次盆腔放疗.发现右侧臀部包块3个月,病灶逐渐增大,术中切除部分病灶及行引流术,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目前右侧臀部疼痛明显,需口服镇痛药物,不能仰卧休息,睡眠差.体格检查:下腹部可见长约20 cm陈旧性手术疤痕,腹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侧臀部可触及一质硬肿物,大小约4.0 cm×4.0 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差;局部皮肤可见窦道口,并可见少量清亮液体间断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分化及白细胞介素-35(IL-35)在小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小檗碱对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小檗碱组,每组10只。正常组未行造模,其余3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进行结肠炎造模。造模24 h后,小檗碱组小鼠给予小檗碱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小鼠给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均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1次/d,共7 d。第8天处死各组小鼠,观察小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评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Th17、Treg细胞分化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IL-35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 0. 05),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 0. 05),结肠组织中IL-3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均0. 05),而Tregs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均0. 05),且结肠组织中IL-3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 05)。结论脾脏Th17/Treg细胞失衡,促炎细胞Th17细胞分化增加、免疫抑制细胞Treg细胞降低及结肠IL-35分泌减少参与了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小檗碱可以通过抑制小鼠脾脏Th17细胞分化,促进Treg细胞分化和IL-35表达,起到减轻结肠黏膜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观察山奈酚 (Kaempferol, KA) 对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探讨其预防血吸 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8只)、 吡喹酮组 (8只)、 吡喹酮+山奈酚4个剂 量组 (5、 10、 15、 20 mg/kg)(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余5组小鼠同时感染日本血吸虫, 感染6周后吡喹酮组及吡喹 酮+山奈酚4个剂量组给予吡喹酮连续灌胃2 d, 其后吡喹酮+山奈酚4个剂量组分别以5、 10、 15、 20 mg/kg山奈酚连续灌 胃6周, 吡喹酮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肝脏, 以苏木精?伊红 (HE) 和Masson胶原纤维 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虫卵肉芽肿面积和肝纤维化程度; 以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TGF?β1、 Smad2/3、 Smad7蛋白的表 达情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Smad2/3、 Smad7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果 与吡喹酮组小鼠相比, 吡喹酮+ 山奈酚4个剂量组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较小, 纤维化程度较轻, 肝组织Smad2/3 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低,Smad7 蛋白及其mRNA表达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 结论 山奈酚通过减少肝组织内TGF?β1、 Smad2/3的表达 及增加Smad7的表达, 能明显减轻吡喹酮杀虫治疗后虫卵肉芽肿所致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儿童急救网络建设对危重患儿急救抢救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12月该院经急救网络抢救转运危重患儿556例的急救资料.结果 痊愈410例(73.8%),好转132例(23.8%),放弃5例(0.9%),24 h内死亡3例(0.5%),大于24内死亡6例(1%).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形成快速急救绿色通道可明显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不同程度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19例,行125I粒子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125I放射性剂量为80~120 Gy,单个粒子剂量为0.5 mCi;高强度聚焦超声:频率0.85 mHz,总治疗时间33~70 min,平均辐照功率300~400 w。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1~30个月的随访评估,评价治疗前后癌栓大小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等。结果19例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术后大出血、癌栓脱落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癌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随访1~30个月,生存期3~2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4%(n=9)、21.1%(n=4),平均生存期为(11.6±3)个月,Ⅰ、Ⅱ、Ⅲ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5个月、7个月、4个月。结论125I粒子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局部疗效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联合经直肠超声(TRUS)常规二维模型(B型)和超声造影(CEUS)预测前列腺外周带病变良恶性的机器学习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9例前列腺外周带病灶,良性45例,恶性64例,均以超声引导下靶向穿刺活检病理作为金标准。使用Sonoliver软件获得病变处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得到以下参数:峰值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和平均渡越时间(MTT)。收集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总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分别运用特征相关性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的特征筛选和建模。结果 最终筛选出32个特征,建立了3种影像组学相关诊断模型(B模型、CEUS模型、B-CEUS联合模型),得到3种不同的影像组学评分。其中,年龄、PSAD和RT是预测前列腺外周带病灶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模型、CEUS型、B-CEUS联合型、危险因素模型、危险因素-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0.75、0.7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及自噬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苦参汤组、美沙拉嗪组,每组5只。适应性喂养7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予以3%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7 d制备UC小鼠模型。同时在造模第1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均以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灌胃,复方苦参汤组与美沙拉嗪组分别予复方苦参汤(7.28 g/kg)、美沙拉嗪(0.52 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7 d。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末次灌胃结束后,取各组小鼠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肉眼观察肠黏膜炎症损伤程度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含量;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自噬相关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核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在急性淤胆型肝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大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90只Sprague-Dawley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黄素干预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大黄素干预组给予α-异硫氰酸萘酯(ANIT)50 mg/kg一次灌胃,建立大鼠淤胆型肝炎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麻油进行替代;大黄素干预组分别于造模前连续4 d及造模后每日给予20 mg/kg大黄素灌胃,直至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4、48、72 h处死,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进行替代。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FXR mRNA表达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胆汁酸(TBA)的水平。结果 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组肝组织中FXR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PPP结论 大黄素可显著降低ANIT诱导的淤胆型肝炎大鼠血清中TB、DB、ALT、TBA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FX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