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估不同温度的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对大鼠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冷敷组、MEBO低温组、MEBO常温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大鼠仅做背部备皮处理,正常对照组、冷敷组、MEBO低温组及MEBO常温组大鼠均建立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创面模型,建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大鼠创面不做任何处理;冷敷组大鼠创面予以4℃水袋外敷30 min,每天1次;MEB0低温组大鼠创面予以4℃MEBO外涂,每天换药1次;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予以28℃MEBO外涂,每天换药1次。对比观察激光术前及激光术后即刻、12 h、24 h、7 d各组大鼠皮肤或创面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值。结果激光术后,正常对照组、冷敷组、MEBO低温组、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66.740、106.100、91.080、70.860,P均=0.000,P均0.05),至激光术后7 d,正常对照组与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均恢复至与术前相当的水平(P均0.05)。激光术后即刻、12 h、24 h,正常对照组、冷敷组、MEBO低温组、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且冷敷组与MEBO低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激光术后7d,除MEBO常温组大鼠创面TEWL值基本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P0.05),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冷敷组与MEBO低温组(P均0.05)外,其余各组大鼠创面TEWL值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大鼠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术后创面会出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而常温(28℃) MEBO可加快创面愈合,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3.
常见的致病性隐球菌分为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两个种,其中新生隐球菌分为血清A型(grubii变种)和血清D型(新生变种),格特隐球菌分为血清B型和C型.隐球菌的有性期分为a和α两个交配型.它们在生态学、易感人群和临床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我国关于新生隐球菌临床感染患病情况的资料稀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新生隐球菌环境株的分布情况,及其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CACA培养基培养1372份来自中国大部分地区私人和公共养鸽场所的鸽粪标本,分离出新生隐球菌,并对其表型和基因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0株新生隐球菌,分离阳性率约为5.5%,所有菌株37℃生长良好,有完整荚膜,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序列分析证实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均属于血清型A。M13-PCR显示,其基因型为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特征性的VNIC型,显示了与临床株的高度一致性。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的新生隐球菌临床株与环境株显示了高度的同源性,提示对于易感人群,阻断与相应环境的接触可有效预防新生隐球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5岁,因面部红斑、斑块伴瘙痒、疼痛5年余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散在出现红斑,伴瘙痒、疼痛,外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瘙痒感改善,但红斑不消退,且逐渐增多。1余年前在红斑、斑块基础上出现散在鳞屑,仍有瘙痒及疼痛,断续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效果欠佳,遂到我院门诊就诊,右颊面部行病理检查诊断为鳞状细胞癌。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收入住院。既往体健,曾在海岛上生活10余年,一般情况好,家族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2岁,手足干燥、疼痛伴多发溃疡2月余。患者于5月前在外院肺部病理确诊"非小细胞肺癌",予以"阿法替尼50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皮肤科检查:左无名指、左拇指、右食指,双足跟,双足掌内缘可见9个大小不等溃疡面,溃疡深约1~2 mm不等,溃疡边缘较整齐,最大面积约2 cm×3 cm,最小面积约0.8 cm×0.8 cm,部分溃疡上见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左无名指处溃疡上覆黑痂,双手双足皮肤干燥,手足活动无明显限制。病理示:炎症性溃疡。诊断:手足皮肤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注射A型肉毒毒素(BTA)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20例PHN患者,采用皮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注射BTA治疗,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第0、1、7、30天的分数。结果:患者治疗后第1、7、30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患者无肌肉麻痹影响功能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皮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注射BTA可有效治疗PHN,无肌肉麻痹影响功能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新生隐球菌群体感应现象,分离鉴定其群体效应分子.方法 观察以不同密度接种的新生隐球菌TUP1△株生长情况,取高密度生长的培养滤过液加入低密度接种TUP1△株的培养基中,观察滤过液促其生长作用,提纯并分析滤过液中的活性物质.结果 新生隐球菌TUP1△株具有密度依赖生长特性,只有高于特定密度接种才能形成正常菌落,从高密度生长菌落培养滤过液中分离出一种11肽,可促低密度TUP1△株生长,命名为quorum sensing peptide 1(QSP1).人工合成该活性物质QSP1,同样可使低密度接种的TUP1△菌株形成正常菌落.结论 新生隐球菌存在群体感应现象,其群体效应分子为QSP1.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应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治疗坏死性筋膜炎(NF)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坏死性筋膜炎(NF)伴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后均在积极抗感染、纠正休克、生命支持的同时,给予早期清创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进行创面引流,经1~3次VSD治疗后,创面感染控制良好,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稳定后,利用真空辅助闭合(VAC)技术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或各种皮瓣成形术修复创面。结果:29例患者中,2例死亡,27例痊愈;无1例截肢。结论:早期NPWT治疗NF合并脓毒性休克,具有充分引流、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修复创面,降低死亡率及截肢率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瘢痕疙瘩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曲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以及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复发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