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联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技术对良性胆囊息肉病变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8 ~ 2020-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胆囊息肉病变患者87例,均行CDFI技术、TACDS技术单独与联合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胆囊息肉良、恶性血流信号分级、V...  相似文献   
2.
张金辉 《国医论坛》2008,23(2):30-31
乳腺增生病多见于30~50岁妇女,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的50%[1].本病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腺管内或小叶实质等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脾大部切除联合断流术和脾完全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2期);MEDLINE(1966.1-2008.8);EMbase(1966.1-2008.8);CBM(1978.1—2008.8);VIP(1989.1-2008.8);CNKI(1994.1—2008.8)。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的文献。结果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36例患者,试验组68例,对照组68例。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脾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外周血小板水平提高更低[WMD=-39.27,95%CI(-62.57,-15.97)]。另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脾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血清Tuftsin水平更高[WMD=165.28,95%CI(159.36,171.21)102个研究的合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52,95%CI(-0.17,1.21)]。1个研究发现脾大部切除术可提高外周白细胞水平[WMD=-0.93,95%CI(-1.52,-0.34)101个研究显示两组血清I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5,95%CI(-0.02,0.12)]。另1个研究表明脾完全切除组患者术后均发热天数长于脾大部切除组,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能维持免疫系统的储备功能,有助于保持抗感染能力。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太少,质量均不高,每个研究纳入病例不多,测量指标不全面,随访时间不长,影响了本系统评价的论证强度及全面性。因此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院与社区信息系统共享的发展,如何实现医院与社区之间医保系统的对接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结合医院与社区联网和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的实践,首先分析了医院与社区的医保系统现状,其次详细介绍了医院与社区联网医保系统对接的实现,包括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和系统部署,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总结。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为社区居民的就诊提供极大的便利,也为医院与社区联网探索了新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缝合股动脉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外科184例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血管缝合器缝合穿刺股动脉,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 184例患者术中穿刺缝合单侧股动脉127例,术中穿刺缝合双侧股动脉57例,术中一侧股动脉使用2把血管缝合器184例,缝合器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170条,压迫5 min止血13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成功率100%,术中使用1把缝合器缝合完毕后立即停止出血51条,压迫5 min止血5条,压迫10 min止血1条,成功率100%,预埋1把血管缝合器时间为1.5 min,术后缝合推结时间1 min.术中无一条中转切开缝合,6条术后出现血肿,未治疗约2周后消退.术后随访3 ~ 36个月.3条动脉下肢疼痛经血管彩超或CTA检查证实有股动脉轻中度狭窄,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使用血管缝合器完全穿刺技术在主动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食管裂孔疝抗反流手术中迷走神经切断与保留对减少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 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ienceDirect、ovid、CNKI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9年9月,有关食管裂孔疝术中切断迷走神与保留迷走神经的临床研究,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估,使用Cochrane5.1.0系统评价手册进行Meta分析。根据Cochrane循证医学指南的建议,二分类数据(食管裂孔疝复发与否)表示为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合并效应量的统计推断采用Z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统计推断采用Q检验计算I2,如果I2<50%,并且P>0.1,则说明合并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反之则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 结果共纳入11项回顾性对照研究,根据术后食管裂孔疝复发的诊断方式将各研究分为解剖复发组和临床复发组。解剖复发组中,迷走神经切断430例,迷走神经保留383例;迷走神经切断复发风险大于迷走神经保留组(P<0.05),相对危险度为1.96,95%可信区间(CI)=1.45~2.64。临床复发组中,迷走神经切断337例,迷走神经保留420例;迷走神经切断复发风险大于迷走神经保留(P<0.05)。合并组分析显示,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复发风险大于迷走神经保留,相对危险度为1.78,95%可信区间(CI)=1.42~2.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抗反流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对减少食管裂孔疝术后复发可能具有积极意义,还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自1988年10月至1990年10月,我们应用乙烯雌酚溶液作为导尿管润滑剂,预防妇产科术后泌尿系感染,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观察共90例,其中附件切除25例,子宫切除术15例,剖宫产术5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岁,对照组90例,其中附件切除术26例,子宫切除术19例,剖宫产术45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8岁,术前两组均无泌尿系症状。方法治疗组:常规无菌消毒后,将备好的0.1%乙烯雌酚无菌棉球涂擦于导管前端6cm,然后将已润滑的导尿管放入尿道4—5cm。见到尿后用胶布固定,留置尿管24—48小时内拔除。对照组:操作方法同上,将0.1%乙烯雌酚无菌棉球换成液体石腊油无菌棉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血管介入科采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39例,术后3个月、6个月及之后的每年对病人进行随访,探讨相关治疗方法。结果 39例病人分型有1A:Ⅰ型1例,1B:Ⅱ型8例,1D:Ⅳ型17例,2B:Ⅱ型2例,2D:Ⅳ型1例,2E:V型10例。平均瘤体最大直径为(42.4±11.2)mm(23.0~77.0 mm)。3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中保留双侧髂内动脉1例,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9例,双侧髂内动脉均封闭9例,术中行一侧髂内动脉栓塞9例,行双侧髂内动脉均栓塞1例,手术时间为(49.0±17.0)min(35.0~87.0 min),术后随访(31.9±17.7)个月(5~69个月),术后除1例左髂动脉瘤破裂且合并肾衰竭的病人死亡,其余病人均好转出院,复查CTA示髂动脉瘤被完全封闭,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内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孤立性髂动脉瘤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CT等检查能够早期诊断。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注意在术前根据髂动脉瘤的累及范围,近远端有无足够的锚定区进行分型,并对不同分型进行有差别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摇建立一种检测全血标本的棘球蚴病现场快速诊断方法。 方法 制备检测棘球蚴病抗体的全血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快速诊断试剂盒,以土豆凝集素与全血混合达到快速凝血的目的,并对1 678名流行区健康体检者、38例棘球蚴病患者、52名非流行区健康体检者、40例其他肝肺占位患者做棘球蚴病全血现场诊断试验,评价其作为初筛棘球蚴病普查手段的实际应用价值。 结果 全血DIGFA对1 678份流行区体检者阳性检出率为8.46%,其中肝脏B超及胸部透视阳性检出率为3.04%,对比免疫学检查142例阳性结果和影像学检查51例阳性结果:影像学检查阳性51例中有43例全血DIGFA为阳性,对其余8例影像学检查阳性而全血DIGFA阴性体检者进行16个月随访,经CT检查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棘球蚴坏死(3例)、肝钙化(2例)、肝囊肿(2例)、肝癌(1例)。而免疫学检查阳性的142例体检者中43例B超为阳性,对其余99例全血DIGFA阳性而影像学检查阴性的体检者进行16个月随访,发现肺部棘球蚴3例(随访仍在继续,数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对临床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38例棘球蚴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89.5%,对52份非流行区无狗羊接触史的健康体检者全血血样阳性检出率为0,与40例其他非棘球蚴性肝肺占位疾病(肝囊肿10例、肝血管瘤10例、肝癌10例、肺结核6例、肺癌4例)全血血样无交叉反应。随机抽取各组全血标本190例分别提取全血和血清标本,进行全血DIGFA、血清DIGFA和血清ELISA单盲法检测,三者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棘球蚴病全血快速诊断试剂盒操作简便和快速,适合普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