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左旋多巴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的 CT表现、手术效果、影响出血量和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 39例鼻咽血管纤维瘤 ( NPAF)的临床表现、分期及手术方法。结果 :CT显示大多数 NPAF密度增高、边界清晰、并伴有骨质吸收 ;39例中复发 1 1例 ,复发率为 2 8.2 % ,平均复发时间为 6个月 ,肿瘤的复发与肿瘤分期有关 ( P<0 .0 5 ) ;术中出血量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肿瘤分期及手术进路的选择有关 ( P<0 .0 5 )。结论 :CT对 NPAF的诊断、范围确定及手术进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残留 ;硬腭进路具有暴露广泛、易寻找肿瘤根部、便于止血及面部不留切痕的优点 ,对于侵入翼腭窝内的肿瘤可采用硬腭 -齿槽后联合进路  相似文献   
3.
ZDl839(Iressa)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l839(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分析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期间我院3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ZDl839 250 mg/d口服治疗的情况.应用χ2检验、t检验、Kaplan-Meier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简体中文版的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QLQ-C30和肺癌专用问卷QLQ-LCl3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全组患者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8.2%,疾病控制率(有效+稳定)为59.0%.疗效与患者性别和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综合生活质量改善率为34.8%,功能状态改善率为65.2%,临床症状缓解率为73.9%.全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6月±1.6月(95%Cl为3.4~9.7),到截尾时间56.4%(22/39)的患者仍存活,1年生存率为54.3%(19/35).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ZDl83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同时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ZD1839(Iressa)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ZD183 9(Iress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分析 2 0 0 2年 12月至 2 0 0 3年 8月期间我院 3 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ZD183 92 5 0mg/d口服治疗的情况。应用 χ2 检验、t检验、Kaplan Meier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 (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andTreatmentofCancer ,EORTC)简体中文版的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QLQ C3 0和肺癌专用问卷QLQ LC13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为 2 8.2 %,疾病控制率 (有效 +稳定 )为 5 9.0 %。疗效与患者性别和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综合生活质量改善率为 3 4.8%,功能状态改善率为 65 .2 %,临床症状缓解率为 73 .9%。全组无疾病进展时间为 6.6月± 1.6月 ( 95 %CI为 3 .4~ 9.7) ,到截尾时间 5 6.4%( 2 2 /3 9)的患者仍存活 ,1年生存率为 5 4.3 %( 19/3 5 )。毒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 ,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 ZD183 9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 ,同时可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G、TBA联合AFP和PIVKA-Ⅱ检测在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模型,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患者60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肝硬化代偿组36例)、(肝硬化失代偿组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进行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Ⅱ诱导蛋白(PIVKA-Ⅱ)等肝病生物学指标水平测定,比较各指标水平在肝脏疾病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比较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中效能.结果 肝癌组的AFP、PIVKA-II、CG和TBA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代偿组的AFP、PIVKA-II、CG和TBA水平均低于肝硬化失代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G诊断早期肝硬化的AUC最大;AFP鉴别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硬化非代偿期及肝炎的AUC最大;PIVKA-II鉴别肝硬化失代偿期和肝癌的AUC最大.四项指标联合诊断早期肝硬化的AUC最高为0.974,灵敏度(98.3%)和特异性(91.7%)高于其他单一指标;四项指标联合鉴别肝硬化代偿期与肝硬化非代偿期的特异性最高为88.9%;AFP+PIVKA-II联合鉴别肝硬化失代偿期和肝癌的灵敏度最高为100%;AFP+CG联合检测鉴别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炎的特异性最高为95.0%.结论 CG、TBA、AFP和PIVKA-Ⅱ检测在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对HBV感染相关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晓彤  于琦  王伟斌  李姝仪  宋坪 《中医学报》2020,35(5):1020-1025
目的:分析朱仁康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明晰其经验与学术思想。方法:以朱仁康教授门诊病历为数据源,运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中核心药物组合、用药模式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湿疹患者168例、190诊次、临床表现190个、舌质65个、舌苔75个、脉象60个、方剂130个、中药130味,挖掘出湿疹常见临床症状、常用中药以及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的频数分布;四诊信息、中药的聚类现象;中药与中药、症状与中药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的复杂网络。结论:常用药有30味;用药以寒凉为主,兼以温药;苦泻淡渗为主,兼用辛甘;调理心、脾为主,兼治肺、肝、肾、膀胱;常用组合有8组及随症加减常用药。  相似文献   
7.
张晓彤 《家庭保健》2014,(11):44-44
有位同事,为了父亲再婚的事,好久都垂头丧气,他说:“我妈都没再婚,为什么我爸非要再婚呢?而且,那阿姨比我大不了几岁,他干吗非娶她不可呢?”这样的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好像谁的父母离异或是丧偶,就必须要独守终身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用药组),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用药组31例,对比观察分析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8%,兰索拉唑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0.0%,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可明显改善证候,有效促进黏膜糜烂受损修复,缓解临床症状。结论:兰索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使用中应加强对联合用药指征、用法、疗程的深入研究,以确保联合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影像学表现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EHE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8.8岁,5例均行X线或CT检查,行MRI检查者3例。结果:5例病理结果均EHE。影像学表现:(1)5例患者中,侵犯股骨2例,胫骨1例,腓骨1例,尺骨1例。(2)骨质破坏:膨胀性伴溶骨性破坏3例,浸润性2例。(3)MRI主要表现为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混杂信号,T2抑脂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3)5例均可见周围软组织受侵,但未见明显肿块形成。结论:EHE影像学表现缺乏一定特异性,需结合X线、CT、MRI及患者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常见肿瘤病变后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地氟醚循环紧闭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后预氧对地氟醚循环紧闭麻醉过程中低氧的预防作用,以及维持1.0 MAC麻醉状态其挥发器刻度(Cv)的调整方法。方法:80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预氧组和无预氧组。麻醉诱导前不行紧闭面罩吸氧去氮,仅在呼吸减弱、停止时给予面罩辅助、控制呼吸,气管插管后接Ohmeda麻醉呼吸机。预氧组用5L/min氧流量进行正压通气3min(预氧),然后降低氧低流量紧闭吸入地氟醚;无预氧组直接紧闭吸入地氟醚。两组均以1.0MAC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吸入氧浓度(FiO2)下降至30%的时间和再充氧后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Cv分别维持于不同刻度的时间。结果:预氧组FiO2首次降至30%的时间[(404.8±19.5)min]明显长于无预氧组[(246.5±95.7)min],预氧组在术中各个时刻FiO2均显著高于无预氧组。维持1.0MAC麻醉时Cv置于18%、14%、12%、10%、8%、6%的时间分别为(42.6±16.5)min、(37.9±25.1)min、(47.4±32.4)min、(49.9±47.2)min、(55.2±40.2)min、(86±50.2)min。结论:地氟醚循环紧闭麻醉有发生低氧的可能,预氧可有效预防其发生;紧闭维持1.0MAC麻醉时,推荐Cv置于18%、14%、12%、10%、8%的时间分别40、40、50、50、50min。然后以6%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