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与方法本组共7例,男6例,女1例,年龄26~65岁,平均41岁,因泌尿系感染或呼吸道感染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3~7天,6例发生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1例于停药3天后发生。使用抗生素:头孢哌酮钠3例,头孢曲松钠2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唑啉钠各1例,剂量为成人常规量。饮酒后0.5~1小时发病,其中饮白酒4例(50~100ml),饮啤酒2例(500~750ml),饮红酒1例(约50ml),其中3例既往嗜饮。临床表现:①类醉酒样反应:7例,面色潮红,运动失调,重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昏,乏力。②呼吸循环系统症状和体征:7例,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紧张焦虑,神志清楚。③精神异常,…  相似文献   
2.
通过资源调查与收集,观察和测量了金银花栽培种质41个分类群共743份植物样本的株高、叶长、叶宽、花药长、单枝花蕾数、花蕾颜色等63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63个编码性状中筛选出6个主成分因子共16个关键性状,作为新的变量,采用Ward联接法和平方Euclidean距离对41个OTUs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以遗传距离11.84为阈值,41个种质被分为5组。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叶形和株型、花蕾性状、被毛及新枝颜色等性状对金银花栽培种质内的分类鉴别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为进行金银花核心种质的筛选和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22对SSR引物对20个产地58个金银花农家种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较强、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建立金银花种质资源DNA身份证。结果表明,7对核心引物可将58个金银花农家种区分。采用Pop Gene32(vesion1.32)软件包对58个金银花农家种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366 7~0.916 7。依据相似系数,可反映58个金银花农家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将58个农家种遗传一致性分为4类,为金银花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信息,为中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谢腾  王升  张山山  刘谈  郭兰萍 《中草药》2015,46(10):1525-1532
目的通过考察低温胁迫后新疆紫草悬浮细胞次生代谢物量的变化,探讨道地产区特有的环境因子对新疆紫草的作用。方法 4℃低温胁迫新疆紫草悬浮细胞24h后,HPLC法分别测定胁迫前(计为0h)和胁迫后12、24、48、72、168h5个时间点迷迭香酸、紫草酸B、紫草呋喃A、紫草呋喃E、乙酰紫草素、脱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异戊酰紫草素和总紫草素类化合物的量。结果低温胁迫后不同时间点同类化合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量差异显著,除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外,其他化学成分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低温胁迫组。结论低温胁迫可以促进新疆紫草悬浮细胞积累次生代谢物,并对揭示新疆紫草道地性形成的机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常规应用改善循环、脑种经保护剂和脱水剂治疗。治疗组43例首次给予降纤酶10U静脉滴注,隔日1次,后2次为5U,共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斑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也较前下降(P〈0.05),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Runx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健康成年hBMSCs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完全培养基组)和加入不同浓度尿酸(0 mmol/l、0.2 mmol/l、0.4 mmol/l、0.8mmol/l)的成骨诱导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细胞.在干预诱导第7天和第14天行RT-PCR检测Cbfα1/Runx2的表达.结果 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均阳性,表示诱导后细胞为成骨细胞.RT-PCR结果表明,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无Cbfα1/Runx2表达,尿酸培养组随尿酸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Cbfα1/Runx2表达逐渐增强,呈现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尿酸可能通过促进Cbfα1/Runx2的表达,从而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年代、地域、民族的报告出生性别比情况,为治理我国出生性别偏高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不同年代大陆各省区市和各民族的出生性别比,将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同年代的出生性别比作系统聚类分析,并将出生性别比与纬度、海拔、GDP等因素做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990年出生性别比开始偏高;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严重偏高,最高的为海南省和广东省,分别为137.10和131.26,有西藏和新疆的出生性别比一直在正常范围;从二孩开始,出生性别比猛然升高;我国性别比偏高与地理分布有关. 结论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具有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应该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地区、人群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达到控制我国出生性比偏高、保证人口均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尿酸对其成骨能力以及对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健康成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细胞形态学及细胞表面标志物对其进行鉴定,培养hBMSCs至第3代后分别以完全培养基(含体积分数10%FBS、1%双抗、89%低糖DMEM)为空白对照组、以成骨培养基(含10-8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10-2mol/Lβ-甘油磷酸钠的完全培养基)和尿酸干预成骨培养基(分别含0.2、0.4、0.8mmol/L尿酸的成骨培养基)为条件对照组进行培养和诱导。培养诱导14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进行成骨细胞鉴定,用11β-HSD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T-PCR技术检测各组11β-HSD1 mRNA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成骨培养基和各尿酸干预成骨培养基诱导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钙结节数量随尿酸浓度增高逐渐增多(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细胞胞质均可见棕黄色阳性染色颗粒.病理图象分析软件测定11β-HSD1含量结果显示随尿酸浓度增高,成骨能力增加,光密度值逐渐减少(P0.05)。RT-PCR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均有11β-HSD1 mRNA表达,随尿酸浓度增高和成骨能力的增加,11β-HSD1 mRNA表达逐渐减少(P0.05)。结论尿酸能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增生和分化,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尿酸通过下调11β-HSD1 mRNA的表达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西藏自治区儿童棘球蚴病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西藏自治区棘球蚴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资料。方法201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藏自治区70个县(区)选择调查村,每个村随机抽查200人进行腹部B超筛查,对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个村抽取20名当地村民;每个县抽取1所县完全小学4~6年级学生,每个年级不少于50名学生,采用一对一问答式进行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每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户养犬户,每户仅采集1条犬的粪样(1~3 g),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对所调查对象中的儿童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儿童13 651人,棘球蚴病检出率为0.40%(55/13 651);在调查的70个县(区)中,仅25个县发现有儿童棘球蚴病患者,其中23个县发现细粒棘球蚴病病例;5个县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儿童患病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昌都市左贡县(11.84%,9/76)、阿里地区措勤县(1.84%,4/218)、日喀则市仲巴县(1.59%,3/189)、山南市浪卡子县(1.50%,2/133)、阿里地区改则县(1.37%,4/293)。检查女童6 660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32例,检出率为0.48%;男童6 991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23例,检出率为0.33%。6岁儿童6 770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13人,检出率为0.19%(13/6 770);7~12岁儿童6 881人,检出棘球蚴病患者42人,检出率为0.61%(42/6 881),两年龄段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6,P0.05)。以3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分布,棘球蚴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17.69,P0.05)。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首要危险因素(OR=3250.2,P0.05),然后依次为年龄和养犬率,问卷合格率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儿童棘球蚴病检出率较低,与年龄、养犬和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7例人工耳蜗患者耳蜗再植入的原因,探讨降低耳蜗再植入风险的方法,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17例采用面隐窝入路圆窗再植入人工耳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再植入原因。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耳蜗再植入手术,再植入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满意度高,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大幅改善,言语分辨能力明显提高,患者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提升。17例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别为:植入体故障6例;植入体不工作2例;植入体受撞击后损坏2例;植入体接收刺激器移位1例; 植入体接收刺激器部位破裂1例;皮瓣感染3例,其中1例为右侧感染后原植入体同侧再植入,皮瓣感染切口无法愈合后右侧植入体取出后行左侧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未完全植入1例;应患者要求取出旧植入体同侧再植入新型植入体1例。结论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复杂多样,选择合适材料的植入体、避免剧烈撞击、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进行准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是避免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