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中医中药在此病的治疗上有其独到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分型,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案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专家治疗和外治等几个方面,概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汉以降著名医家治疗胸痹方剂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胸痹及研发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录入汉至清著名医家著作中治疗胸痹的101首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中证候统计、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熵方法分析其配伍规律。结果:提取出治疗胸痹方剂中最常见的单药有:桂枝,40次(占39.6%)等;最常见的对药有:甘草-茯苓,21次(占20.8%)等;最常见的角药有:生姜-半夏-桂枝,13次(占12.9%)等;基于关联规则发现常见药物组合有:桂枝,前胡→生姜(置信度0.909 1);基于复杂网络发现核心药物有:桂枝,甘草等;通过熵方法提取出的新方组合有:薤白、桂枝、茯苓、杏仁等11个新处方。结论:研究发现古代医家治疗胸痹方剂是有配伍规律可循的,提示今后治疗胸痹及研发中药新药可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①单味药可优先选择:桂枝等;②对药可优先选择:甘草-茯苓等;③角药可优先选择:生姜-半夏-桂枝等;④注重药物配伍关系,可优先选择关联度高的组合:桂枝,前胡→生姜等;⑤以核心治法为主,运用核心药物,适当配伍:如温阳驱寒法,核心药物为桂枝,可配伍生姜等;⑥应用新方:薤白、桂枝、茯苓、杏仁等。  相似文献   
4.
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影响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重大科学问题,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中药干预调控网络的研究对于在证候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前期冠心病证候标准规范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组以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为切入点,从分子生物水平对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通过采集累计312例患者外周血基因信息,运用差异显示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斑点杂交法,高通量芯片,测序等方法,确立了冠心病血瘀证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微小核糖核酸-信使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micro ribonucleic acid-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lncRNA-miRNA-mRNA)3个层面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二,在前期筛选出的差异基因的基础上,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细胞功能学验证的方法,构建了冠心病血瘀证基因miRNAmRNA以及lncRNA-miRNA-mRNA 2个水平的调控网络。第三,基于血瘀证差异基因及调控网络,通过累计202例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前后共计400余人次的基因检测,以及活血化瘀中药处理相关细胞模型的体外实验,从基因-蛋白-功能3个层面研究中药作用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基因调控网络机制。本研究将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引入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建立了一套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为证候实质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差异表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信使RNA(mRNA),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从转录组层面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和正常(各5例)lncRNA,miRNA和mRNA表达情况,通过交联分析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通路分析,根据基因间Pearson相关分析和star Base靶基因预测平台,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其中的关键基因。在另一匹配队列中(每组各15例)对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验证。结果:39个lncRNA,229个miRNA和221个mRNA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免疫和炎症相关。共有9个lncRNA(均为下调),31个mRNA(11个上调,20个下调)和24个miRNA(14个上调,10个下调)构成共调控网络,包括76个基因间调控关系。CTA-384D8.35,CTB-114C7.4,RP11-567M16.6和hsa-miR-3158-3p是冠心病血瘀证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Real-time PCR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存在lncRNA-mi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谱,其与免疫和炎症密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并可依此构建冠心病血瘀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对冠心病血瘀证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度挖掘,可为从转录组层面开展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名著《红楼梦》包罗万象,文学地位崇高,而书中多处涉及中医药知识,文章对其中的药对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7.
<正>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以动脉血压异常增高为表现的器质性疾病。西医目前主要通过服用利尿降压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降压药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尚无特效疗法。通常认为高血压的早期表现相当于中医里的眩晕、肝阳上亢、头痛等,而病情发展甚至出现心力衰竭时则有怔忡、咳喘、水肿或痰饮等症状。祖国医学早在《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论述,后世丹溪曰:"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夹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MTT酶标分析法,检测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干预下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RMC)的增殖情况以及不同浓度ox-LDL干预下LOX-1和TNF-α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体外培养RMC,使用不同浓度ox-LDL在不同时间对RMC干预,经MTT法检测,并进行分组分析。用浓度为5μg/ml和50μg/ml的ox-LDL干预RMC 24 h,使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OX-1和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x-LDL干预RMC 在时间点为24 h的结果显示,在1-30μg/ml范围内呈生长促进效应,浓度大于30μg/ml后呈生长抑制效应;干预48 h组对细胞效应趋势基本与作用24 h后一致,但生长抑制效应从30μg/ml开始;而72 h组,ox-LDL在各个浓度均显示出生长抑制效应。5μg/ml及50μg/ml浓度ox-LDL干预RMC后,均可使LOX-1和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且50μg/ml较5μg/ml效果明显,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x-LDL对RMC增殖影响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较低及较高浓度ox-LDL均能导致RMC中LOX-1和TNF-α的表达增高,且浓度较高时效果更明显。其机制可能为ox-LDL导致LOX-1表达增多,引起炎症因子的产生和趋化,发生细胞损伤,提示脂质代谢紊乱在肾脏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今的医学理念已经开始根据基因表达对患者细分从而达到优化治疗的目的。通过基因检测,对疾病更精准的治疗体现的个体化医疗的理念,与中医学辨证论治、天人相应的理念一脉相承。中医体质学说、辨证论治的理念在表观遗传学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和密切的联系。二者协同发展可以为基因遗传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也为中医体质证候寻找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黄力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医案处方,总结黄力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黄力教授所开的597张处方,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观察其患者证型分布及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纳入分析的597张处方依据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风痰上扰证、阴虚火旺证和瘀血阻滞证分别进行统计,其中肝阳上亢证患者365例(60.93%)、风痰上扰证患者79例(13.19%)、阴虚火旺证患者72例(12.02%)、气虚血瘀证患者47例(7.85%)、瘀血阻滞证患者34例(5.68%);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肝阳上亢证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钩藤-川芎-天麻,风痰上扰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炒白术-红景天-砂仁-柏子仁,阴虚火旺证核心药物组合为桑寄生-赤芍,气虚血瘀证核心药物组合为川芎-三七粉,瘀血阻滞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红景天-红花-桃仁-生黄芪-三七粉。聚类分析显示,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风痰上扰证、阴虚火旺证和瘀血阻滞证分别聚类为5、5、4、5、4类。结论 黄力教授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用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重视肝在高血压发病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