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 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8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30 min/次,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mNGF,每穴0.5mL,隔日注射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乳酸(L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盖泽尔发育量表(GDS)评分、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及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为62.50%(25/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ac、TNF-α水平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Lac、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GMFM、ADL、GDS、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升高,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MFM、ADL、GDS、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GF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疗效显著,可降低患儿LaC、TNF-α水平,改善患儿运动能力,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的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试验,从6家中心选择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患者280例,按3∶1比例分为试验组210例、对照组70例。试验组口服荣心丸每次4.5~9 g,3次/d;对照组口服辅酶Q10胶囊每次10~20 mg,2次/d。疗程均28 d。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炎症状积分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后28 d的FAS(PPS)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的心肌炎症状积分和下降均值分别为5.975(6.000)、4.721(4.788),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2%(90.59%)、70.59%(71.21%),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14%(92.08%)、72.06%(72.7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共报道临床不良事件3例,经研究者判断,与试验药物均不可能有关,均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疗效优于辅酶Q10,并且未提示更高临床应用风险。  相似文献   
3.
重症肺炎早期干预抗心衰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干预抗心衰治疗的意义。方法重症肺炎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治疗组88例,对照组以抗感染、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支持治疗为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镇静、强心、利尿等抗心衰治疗措施。结果呼吸改善、肺实变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现心衰例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例数两组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早期干预抗心衰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布洛芬与扑热息痛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直以来,发热是儿科关注的问题,发热程度有助于判断病情,但儿童多因与病情不成比例,轻微疾病即可出现高热,父母常常不了解这一现象,而引起不必要恐慌,随意应用退热药即成为儿科的普通现象[1]。采用何种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值得探讨。我院儿科2000年11月~2004年3月应用布洛芬类药物(临床药物有:上海强生制药公司生产的美林、恬倩口服液等)及扑热息痛类药物(临床药物有:百服宁、泰诺林、静迪等)的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20例全部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发热均在38.5℃以上,男71例、女49例,随机双盲分组,年龄分布无差异,分…  相似文献   
5.
胚胎发育过程中,肝脏为造血器官,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物质,因而胎肝细胞输注可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我们采用水囊引产的3~5月胎龄儿的肝脏,在无菌条件下制作成胎肝细胞悬液,静脉输注给患再障患儿,经治疗18例,先后输注胎肝细胞悬液56人次。取得近期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2001年2月~2004年2月应用顺尔宁治疗儿童哮喘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3a来我院儿科收治176例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在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加盐酸氮芥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精口服液[扬子江药业,批准文号ZZ-3210苏卫药准字(1993)第181901号]辅助治疗91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按《儿科学》第3版。176例肾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91例,男51例,女40例,年龄1a~14a,难治性肾病34例。对照组85例,男41例,女44例,年龄1a1mo~14a,难治性肾病23例。二、方法: 两组均用ACTH+盐酸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在高危早产儿脑瘫早期筛查的效果。方法对363例2009—2012年在我科就诊的28~32周高危早产儿在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做52项神经运动检查。若检查时发现异常(其中2项检查结果异常),可严密观察并嘱家长1个月后复查,若仍异常即刻在我科开始早期干预治疗;若3项以上检查结果异常,立即在我科开始早期干预治疗。并设立未进行早期筛查的正常早产儿302例作对照组。所有患儿均随访观察至36个月。用Gesell量表检查孩子的智能及运动发育状况。结果用此方法发现疑似脑瘫患儿81例,其中早期干预早产儿组52例,未干预组16例。另外10例为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筛查的阳性可靠率92.85%,脑瘫的发病率3.0%。经过早期干预治疗,至36个月时早期干预早产儿组确诊脑瘫5例,未干预组17例。结论 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是早期发现高危早产儿脑瘫的较好方法,有助于早产儿脑瘫的早发现、早期干预治疗,可明显减少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改善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在河南省内3家医疗单位采用统一标准,对照组296例患儿给予综合康复治疗,3周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周,共治疗3个疗程。穴位注射组281例以及肌内注射组287例患儿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于每周二、四、六给予穴位及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每疗程10次,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周,开始下一疗程治疗,共计3个疗程。每疗程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穴位注射组与肌内注射组在降低肌张力(Ashworth评分、sEMG数值)、提高运动功能(盖泽尔评分、GMFM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穴位注射组优于肌内注射组(P0.05)。结论对于3岁以下痉挛型脑瘫患儿,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致新生鼠视网膜细胞损伤及雌激素干预的意义。方法建立新生wistar大鼠高氧诱导视网膜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高氧组和高氧+雌激素组各20只。采用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视网膜细胞的变化及组织结构变化;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谷氨酰胺合成酶(GS)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组织形态、细胞凋亡数目及GS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高氧组第6、7天细胞明显水肿、变形、崩解、结构紊乱,第8、10天细胞数目减少,层次变薄;细胞凋亡率第7天达高峰(2.13±0.66),第10天下降至(0.74±0.29),均高于对照组(P<0.01);GSmRNA表达第6天明显升高(0.62±0.05),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以下(0.46±0.06)。高氧+雌激素组细胞变化无高氧组明显;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氧组(P<0.05);GSmRNA表达第6天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0.80±0.06),高于高氧组(P<0.01)。结论高氧诱导GSmRNA抑制,引起视网膜细胞凋亡性损伤。雌激素可以改善视网膜细胞存在的内环境,从而达到有效保护视神经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