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4月~2007年4月,我们用西药局部封闭结合自拟中药软筋散结方熏洗治疗创伤后关节强直有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胸部创伤致大量血胸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部创伤致大量血胸在胸外科较为常见,而胸膜腔内积血是胸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易造成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甚至休克,病情危急凶猛,常导致死亡。我们认为,在胸部创伤致大量血胸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早期准确评估伤情和出血量,及时纠正休克,能为手术抢救和后继治疗争取时间并创造有利条件。而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急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是提高急救效果的根本保证,护士应根据病情制订规范化的预检抢救程序,保证护理工作准确无误,确保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3.
两种牵引方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牵引方法矫正颈曲异常的效果,为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牵引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成角牵引和传统静态垂直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牵引前后的颈曲值及两组之间的颈曲值。[蛄果]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颈曲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牵引方法对颈椎病的颈曲异常均有较好的矫正效果,而动态成角牵引疗效明显优于垂直牵引,其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常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等.62例患者中有16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25.81%),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例,革兰氏阳性菌5例.腹水C反应蛋白(CRP)阳性17例,阳性率为27.42%.初始选用头孢派酮予7d治疗,有效36例,有效率为58.06%.经初始治疗无效的26例患者改用亚胺培南静脉注射7d,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肝硬化病情险恶、发展快、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比率高,腹水培养阳性率低,病死率高,在综合治疗的的基础上,尽早应用有效抗菌素有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5.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手段,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提高都非常好的途径.青年教师一方面通过说课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调动青年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ICU护士法律意识及护理文件质量监控,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帮助护士认识ICU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医疗纠纷、护理文件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提高护士法制观念。结果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结论加强ICU护士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要求书写护理文件,加强护理质量监控,从而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Th1/Th2类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急性哮喘患者(急性组)和56例慢性哮喘患者(慢性组)外周血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2、γ-IFN)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水平,并选择60例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作对照比较。结果与慢性组及对照组比较,急性组IL-2和1-IFN水平均明显下降;而IL-4、IL-5、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慢性组γ-IF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Th1/Th2类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在哮喘’防治中应重视对失衡的细胞因子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医院行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和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和艾司氯胺酮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组使用0.3%罗哌卡因25ml,艾司氯胺酮组使用0.125mg/kg艾司氯胺酮复合0.3%罗哌卡因25ml。两组患者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感觉神经阻滞情况,术后2、4、6、12、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患者自控镇痛(PCA)时间、术后48h内PCA总次数和镇痛满意度,以及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罗哌卡因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12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首次PCA时间延长、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