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探讨SMI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CTA改变的关系。方法:利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筛选出S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同时对无SMI但存在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作为对照组,对二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心肌缺血负荷值的增加,冠状动脉CTA改变程度加重,无SMI患者冠状动脉CTA阳性率较SMI患者明显较低。结论:SMI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CTA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改良法超滑导丝与普通J型导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海军安庆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改良法超滑导丝组(n=153)和普通J型导丝组(n=154)。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导丝的血管通过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X线显露时间。结果改良法超滑导丝组152例(99.3%)、普通J型导丝组144例(93.5%)患者导丝成功通过头臂干到达主动脉根部,改良法超滑导丝组的造影导丝的血管通过性优于普通J型导丝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前臂血肿、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普通J型导丝组有6例发生桡动脉痉挛,改良法超滑导丝组未发生,两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X线显露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中使用改良法超滑导丝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含人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初步研究NT-3的在体功能做准备。方法:酶切法从已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NT-3-pIRES2-DsRed2质粒中切下含有NT-3和DsRed2(包括连接区域pIRES2)的目的片段,将其插入到腺病毒骨架质粒pAdShuttle-CMV的多克隆位点中,电穿孔法将腺病毒骨架载体pAdShuttle-CMV-NT-3-DsRed2和预转入人肠杆菌BJ5183的穿梭载体pAdEasy-1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PacⅠ酶切线性化鉴定正确的同源重组载体,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包装形成表达NT-3目的蛋白和红色荧光的腺病毒。通过293T细胞3轮扩增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高滴度的纯化腺病毒。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同源重组质粒载体的DNA测序证实腺病毒载体中含有NT-3的目的片段,Western blot证实感染重组腺病毒的293T细胞中有相应的NT-3蛋白表达;病毒滴度为109PFU/ml。结论: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可以成功构建同时表达NT-3蛋白和红色荧光的重组腺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评价达格列净治疗严重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病人的风险-效益。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HFrEF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建立达格列净治疗严重HFrEF的多准则决策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左房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尖处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处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e′)比值、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室间隔e′速度、侧壁e′速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效益值高、风险值低。效益和风险均重要时,观察组、对照组效益-风险总值分别为75,62。多准则决策评价模型的稳定性较好。结论:达格列净治疗严重HFrEF疗效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使用达格列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透射法快速测定栀子逆流提取过程中总苷含量。 方法: 以UV分析值作为参照,采用NIR透射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总苷含量的快速在线测定方法。采样方式为透射采集,采集区间4 000~10 000 cm-1,分辨率8.0 cm-1,扫描数64次,empty门衰减,增益为1,温度(25±2) ℃,相对湿度45%~50%。 结果: 建立的栀子逆流提取液中总苷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校正均方差分别为0.993,0.179。经外部验证,校正模型的预测均方差0.145,预测值和真实值间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达0.991。 结论: NIR可作为一种准确、快速的在线检测方法用于中药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逆流萃取的方法,在两种不同的萃取流速下,考察两种不同产地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及稳定性,以期对栀子药材的粗提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栀子逆流萃取液中栀子苷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C18色谱柱(5μm,4.6×250 mm);流动相乙腈一水(15∶8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30℃。结果:两种不同产地不同逆流萃取条件下,栀子苷均在5 h达到最大值,种植栀子比野栀子中栀子苷含量高,且同一产地栀子在B流速时大于A流速时栀子苷含量,1个月后重复测定1次,栀子苷含量稳定。结论:HPLC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稳定性好,可为栀子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函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13-1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及心肌桥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450例冠状动脉CT造影中检出的70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桥发生率为15.55%。药物治疗总有效率88.57%。结论冠状动脉CT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心肌桥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钙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33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167例)和瑞舒伐他汀钙组(168例)。术后第1、6、12月检测患者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1年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比较2组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支架血管狭窄状况。结果用药1年后,2组患者血管狭窄比例均低于25%,均在正常值范围。血管狭窄比例瑞舒伐他汀钙组比例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 P<0.05)。术后第1月患者血清 HDL-C、LDL-C 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服用降血脂药物第1、6、12月后,2组患者血清 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第1月(P<0.05),LDL-C 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后第1月( P<0.05);瑞舒伐他汀钙组患者HDL-C水平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 P<0.05),LDL-C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均可有效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能够显著降低LDL-C及hs-CRP表达水平,并可有效预防PCI后血管再狭窄,尤以瑞舒伐他汀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手术方式的中耳胆脂瘤患者术后疗效,总结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方式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并随访的中耳胆脂瘤患者的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成三组,即A组(乳突根治术)、B组(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C组(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听力变化及手术前后耳鸣、眩晕等情况。结果 B组干耳时间较A组短,C组较A组干耳时间短,C组较B组干耳时间短,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听力结果提示A组患者听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较术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三组患者术后气骨导差值两两比较,B组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手术前均有部分患者伴随耳鸣症状,手术后耳鸣残疾量表( TH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A组手术前后TH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B组术前有部分患者伴随眩晕症状,两组手术后眩晕致残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耳胆脂瘤患者各种手术治疗后均可有效去除病灶,实现干耳,改善眩晕。与乳突根治术相比,开放式乳突切开术+鼓室成形术和完壁式乳突切开术+鼓室成形术可以缩短术后干耳时间、提高患者术后听力,减轻耳鸣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适宜耳蜗组织贴壁培养的方法。方法 PET滤膜预先置入层粘连蛋白、鸟氨酸、胎牛血清按2:2:1比例混合均匀的液体中在4℃预孵过夜,选取出生四天的C57BL/6J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剥取基底膜以PET滤膜作为承载介质培养在加入含青霉素的培液中,48小时后收取样本,进行免疫荧光(一抗goat anti-otoancorin、mouse anti-beta tubu-linⅢ及对应二抗采用cy3 donkey anti goat,647 donkey anti mouse,染核试剂DAPI,phalloidin)观察不同部位细胞,扫描电镜及制备原位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体外培养新生小鼠基底膜内外毛细胞、螺旋缘内细胞、螺旋神经元细胞显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耳蜗基底膜在PET膜上贴附生长良好。各种细胞的微小结构和超微结构保持正常状态。结论 PET滤膜能作为一种新颖的承载基底膜培养的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