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运华  刘平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50-1551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 C)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GDM患者67例,正常孕妇66例,未孕妇女57例,运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ys C浓度,用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结果 GDM组Cys C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未孕组和正常孕妇组(P<0.05);GDM晚孕组Cys C浓度和Cr浓度显著高于GDM中孕组(P<0.05);GDM晚孕组血清BUN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5);GDM晚孕组血清Cr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未孕组与正常晚孕组(P<0.05).结论 与BUN和Cr比较,Cys C是特异性强和敏感度高的肾功能评价指标.检测Cys C能早期发现GDM导致的肾功能损害,降低母婴并发症或围产期死亡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确诊的137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72例、非细菌感染组65例;同期出生的63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研究组新生儿PCT、CRP及WBC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及WBC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PCT对细菌感染所致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RP与WBC;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结论 PCT较CRP和WBC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农村院前死亡的分析,探讨农村院前急救的特点及农村Ddss的建设。方法 回顾性分析151例院前死亡的病种构成,院前死亡发生的距离、时间及地点。结果 151例中,男多于女,以创伤为最多占31.8%,其次为心血管疾病、中毒、脑血管疾病、溺水。发生时间12~18时占35.8%,6~12时占29.5%,18~24时占27.8%,0~6时占7.3%。发生的距离以5~30公里为最多占69.5%,发生的地点主要在事故现场占85.4%。结论 根据农村院前死亡的特点,加强农村院前急救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农村院前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发作性障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某些非痫性发作与癫痫性发作容易混淆难以区分.电视录相脑电监测(VEEG)可长时间同步监测患者的脑电及临床发作特征,是鉴别发作症状性质及类型的最先进、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亦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1].现将我院采用VEEG辅助临床诊治及监测过程中护理研究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地分析2003-2010年的筛查结果,了解我市新生儿中的PKU、CH和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芬兰Labsystem公司提供的筛查试剂盒对在本市33间医院采集的36 119份标本进行PKU、CH和G6PD缺乏症实验检测.结果 筛查新生儿36 119例,确诊TSH 9例,发病率为1/4013;苯丙酮尿症(PKU)筛查阳性2例,1例被确诊为轻型PKU,另1例确诊为其他代谢病,PKU发病率为1/36119;确诊G6PDD 2636例,发病率为7.33%.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现代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早期检出患儿,并早期治疗患儿,避免发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对优生优育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形态蛋白2(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并观察其在兔尺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兔BMSCs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后,接种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情况。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18只,于无菌条件下造成右侧尺骨中段10mm长缺损。观察组植入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对照组植入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均不做任何内外固定。各组术后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分别行骨缺损处的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骨诱导后的BMSCs均匀分布在煅烧骨表面及孔洞内,与煅烧骨表面贴附紧密,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胞体较大,直径15μm。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逐渐升高,P均<0.05;空白组无变化,P均>0.05。术后4、8、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BMSCs能够较好地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进行体外复合培养,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植入有助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肾阳虚证证候特征、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探索影响CKD肾阳虚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25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断,获得肾阳虚证组99例,非肾阳虚证组126例。总结肾阳虚证组症状、舌脉及兼证,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归纳证候特征,运用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肾阳虚证组、非肾阳虚证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尿蛋白、尿葡萄糖、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生活习惯、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证候相关性分析。结果 CKD肾阳虚证患者高频症状是腰部酸痛、畏寒喜暖、精神萎靡、腰膝畏寒等。脉象以沉脉、细脉、弱脉为主,舌象中以白苔、暗淡舌、薄苔、腻苔为主。因子分析获得13个公因子分为5类,发现肾阳虚证患者症状病位在四肢尤以下肢为主、心胸、膀胱、肌表和胃部,病性表现主要是虚寒、气虚、水饮及血瘀。聚类分析可聚为11类,反映了肾阳虚证患者以气虚、血瘀和水饮停滞为主的舌脉及症状表现,证候体现病位特征集中在肌表、四肢、脾胃、耳窍、心神和膀胱等,总体而言病性表现与因子分析基本一致,一派虚寒衰弱表现兼有水饮、血瘀表现。频数分析也显示常见兼证证候要素主要包括气虚证、饮停证、寒湿证、血瘀证。与非肾阳虚证组比较,肾阳虚证组CKD 3-5期出现比例更高,肾功能尿素氮明显增高(P<0.05),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尿蛋白定性等级明显提升。此外,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不运动或很少运动、存在饮食偏嗜是CKD肾阳虚证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KD肾阳虚证症状表现在病位病性表现上均具有相应特征,其中医证型与其对应的生物学指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和尿蛋白等能够一定程度反映CKD肾阳虚证的证候内涵,生活中相关危险因素能够影响CKD肾阳虚证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其中某些生理活动引起的心律失常文献报道不少,现作一简要概述。一、体位性心律失常体位性心律失常是指由于体位的变化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平卧时可出现左房心律、房性早搏,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围产期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方面的影响,以促进优生优育,进而提高我院整体的医疗水平.方法 本次研究病例,我们选择了在2010年6月~2014年11月这段时期内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从中选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是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健康教育,期间也同对照组一致给予常规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高危妊娠发生率、分娩方式和结局等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8%(38/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45/100);分娩方式上,观察组中顺产者87例,剖产者13例,对照组中顺产者58例,剖宫产者42例;分娩结局中,观察组围产儿死亡2例,对照组围产儿死亡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产期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善分娩结局,进而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阳虚证候在不同慢性肾脏病(CKD)病程阶段和时间演变中的变化特征,从而探索肾阳虚证候在CKD中的演变规律。方法 按照相关标准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集256例CKD患者的证候信息,制定“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评价量表”,利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SPSS Modeler 18.0软件、Gephi 0.9.2软件和R 4.2.1软件,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CKD各期人群的证候信息及1周年时的证候变化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并对各期患者的肾阳虚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在CKD人群中,女性中的肾阳虚证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65岁以上人群中占比高于65岁以下人群,并且随着肾病进展,肾阳虚证人群比例上升,CKD Ⅳ~Ⅴ期人群中的肾阳虚证比例显著高于CKD Ⅰ~Ⅱ期(P<0.01)。CKD Ⅰ~Ⅴ期,暗淡舌频率持续升高,胖大舌和齿痕舌在CKD Ⅲ期以后频率升高,厚苔和腻苔在CKDⅤ期位居频率分布的前3位,在CKD Ⅲ期以后,位居频率分布前3位的全是以肾阳虚证为特征的弱脉、沉脉和细脉。舌脉复杂网络分析显示CKD终末期患者的核心舌脉特征是齿痕舌、白苔、沉脉和细脉。症状频数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畏寒喜暖、膝软乏力、形寒肢冷是CKD Ⅰ~Ⅲ期肾阳虚证患者症状频率分布位居前3位的主要症状,在CKD Ⅳ~Ⅴ期,困倦乏力、水肿、夜尿频多等阳虚水泛的表现成为特征性症状。水肿、面色晄白、腰膝酸软、便溏、精神萎靡症状的积分及肾阳虚证总积分随疾病进展逐渐升高,在CKD不同阶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性证素频数分析显示,随着疾病进展,阳虚证、痰湿证、血瘀证、浊毒证频率逐渐升高并且在CKD不同阶段分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阳虚证是贯穿CKD各期的核心证素,是CKD的主要证素类型,而痰湿证、血瘀证和浊毒证等兼证在CKD中后期逐渐显现。在CKD肾阳虚证人群中,作为兼夹证的痰湿证、血瘀证和浊毒证在不同CKD阶段的分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随着疾病进展,痰湿证、血瘀证、浊毒证和饮停证这些兼证与肾阳虚证的关联程度逐渐增强。比较CKD肾阳虚证在1年内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病位以肾为中心,在脾、胃、心和肝之间传变,肾阳虚证有23.81%的概率向气虚相关证候(脾肾气虚、肝郁脾虚和心气亏虚)转化,23.79%向阴虚相关证候(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和肝胃阴虚)转化,9.52%向湿证相关证候(痰湿内阻和风湿痹阻)转化。而脾肾气虚证有20%向肾阳虚证转化,气虚血瘀证有33.33%向肾阳虚证转化。结论 随着CKD Ⅰ期进展到CKD Ⅴ期,肾阳虚症状的严重程度在逐渐加重,肾阳虚证候特征逐渐显著,并且痰湿、血瘀和浊毒等实邪证素在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变化,CKD肾阳虚证有向气虚、阴虚和湿证相关证候演变的趋势。这些规律的发现,为CKD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