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咳嗽,病情顽固,治疗棘手。本文介绍1例久治枉效的慢性咳嗽患者,李士懋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初诊无效,加用养血之阿胶、当归后症状大减,续服恢复正常,随访亦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赵晓峰  刘签兴  姜泉 《北京中医药》2021,40(10):1092-1094
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痛风多因脾肾亏虚、饮食不节及外邪侵袭所致,常见水湿内停、湿热痹阻、浊瘀互结等病机,临床诊治时,路志正教授强调应重视脾肾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从先后天之本入手,分期而论,重视内服与外洗并用.在痛风急性期以清肺理脾、祛湿化浊、凉血消肿为主,辅以补肾通络、疏风定痛等法,达到标本兼治效果.痛风慢性期则以健脾化...  相似文献   
3.
慢性咳嗽,病情顽固,治疗棘手。本文介绍1例久治枉效的慢性咳嗽患者,李士懋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初诊无效,加用养血之阿胶、当归后症状大减,续服恢复正常,随访亦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古今胸痹病名、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对《金匮要略》胸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古之胸痹多为肺、心病传变,以"阳微阴弦"立论,治以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为主;今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病位在心,以"心脉痹阻"立论,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两者存在明显区别。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古今疾病谱的变化;对疾病认识方法的变化;规范化诊疗及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使然。最后得出对学术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石膏药性寒而不凝,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放手使用石膏,视病情变化而增减剂量,使用得当,可斩获佳效。介绍李士懋临床应用石膏经验,从石膏分别与麻黄、知母、人参、生地黄、防风、苍术等药对配伍入手,并附其治风温、暑温、消渴临床验案以佐证其应用石膏经验之灵活。  相似文献   
6.
7.
中医学认为心、脑在生理、病理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治疗上应本着"心脑同治"的原则,但临床上对于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不能局限在心、脑二者之间,还应重视到"肾虚"和"瘀血"两方面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从"肾虚血瘀"理论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心脑同治,体现"肾虚血瘀"是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机,在治疗上应补肾活血与心脑同治并举,并重视其治未病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签兴  赵静雪 《山东医药》2022,(34):112-114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临床倡导“溯本求源、平脉辨证”,擅长治疗各种心脑疑难疾病,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经验颇丰。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得授亲炙,受益匪浅。现笔者选取李士懋教授临床常用黄芪、防风、苦杏仁、羌活、吴茱萸、葶苈子、旋覆花、川芎、沉香9味药,介绍其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路志正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秉承传统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80载,学验俱丰,临床善于运用脾胃理论指导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路老将调理脾胃法引入小儿保育、康养及治疗方面,经过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中仅介绍路老以调理脾胃法为主治疗幼儿唇风、郁证以及发热疾病的经验,突出路老以脾胃为中心灵活的辨证思路,强调脾胃的生理功能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针对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总结路老在儿科疾病中的诊疗经验,突出路老在辨证、选方、用药方面的独特思路,发挥中医传统儿科特色优势,努力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宝贵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李士懋在学习中医经典和近现代名家经验的基础上,就慢性肝炎的治疗,从疏肝药、实脾药、祛湿药、辛燥药、养阴药、活血药的运用及季节性用药、特异性用药等8个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在实际应用中不拘于一方一法,变化不困于一药一性,加减化裁,灵活运用,临床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