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近期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研究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方案,将公开征求意见.这预示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云南省在今年开展的思想大解放讨论活动中,提出了云南省医疗卫生改革的设想,昆明市制定了改革的方案.通过学习研究这些政策,笔者有以下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左氧氟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任晓明  李仲昆  秦弘 《中国药师》2003,6(4):212-213
目的:考察室温下8h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配伍后0-8h内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及稳定性。结果:室温下8h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后外观、含量、pH均无显著变化。结论:8h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针刺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针刺、维生素B12穴位注射疗法与常规针刺方法对照观察.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82.5%,对照组痊愈率52.5%,3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97.5%,对照组痊愈率77.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维生素B12针穴位注射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针灸上病下取,治疗组在肩部病变处采用针刺,用梅花针重叩出血,局部拔火罐,再取膝以下穴位强刺激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肩周炎采用上病下取法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我院中药注射剂2001年~2006年应用状况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中药注射剂使用状况,发现、预测其流行趋势、发展方向,为研、产、销提供资讯。方法:应用金额排序法及DDDs排序法,统计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DDDs、DDC及其变化。结果:该类制剂的金额及用量均迅速增长,2006年较2001年金额增长112%,DDDs增长44%;该类制剂的金额、用量及品种主要集中分布于心脑血管类、补益类、抗感染类及抗肿瘤类4大类别。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应加强高层次纵深方向的研究、提高生产工艺;加强专利保护,减少大量重复投入;挖掘荒芜类别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了解近年中药注射剂使用动态状况,发现、预测其流行趋势、发展方向,为研、产、销提供资讯.应用金额排序法及DDDs排序法,统计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DDDs、DDDc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本院该类制剂的金额及用量均迅速增长,2006年较2001年金额增长112%,DDDs增长44%;该类制剂的金额、用量及品种主要集中分布于心脑血管类、补益类、抗感染类及抗肿瘤类四大类别.上述数据提示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应加强高层次纵深方向的研究、提高生产工艺;加强专利保护,减少大量重复投入;挖掘荒芜类别领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高海拔地区创伤后机体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40例创伤骨折患者在伤后不同时间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创伤组患者的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TXB2)、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的水平明显的增高,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值在1~3 d内达高峰,随后下降,5d仍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高海拔地区,机体创伤后各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系统的指标有明显变化,表现为浓、粘、聚、凝特性,动态观察可为临床上防治创伤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女性便秘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2年至2006年,采用针刺治疗便秘患者40例,与单纯口服苁蓉通便液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的变化,探讨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在结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的含量并与良性肠道疾病及正常人群的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结肠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的检出率.结论 运用电化学发光技术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肿瘤抗原19-9(CA19-9),在早期诊断与签别诊断结肠癌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