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以季节交替、气候突变之时多发。近年来因空气污染、过敏原增多,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喂养不当,饮食不节及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小儿咳嗽反复发作,病程延长,严重影响了小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大量中医儿科工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人-人间直接感染,也可以通过气溶胶微粒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多发生在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节,我国在10-1月发病率较高,11-12月为高峰[1],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2],位居小儿腹泻病原第一位(约占4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临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改进。方法:对符合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4例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应用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体质量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脾胃气虚型厌食运用热敏灸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易被患儿接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源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由半夏、茯苓、枳壳、竹茹、陈皮、生姜、甘草、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引起的胆怯易惊,虚烦不寐,失眠多梦,呕吐呃逆,头晕目眩,胸闷口苦等症。笔者在儿科临证中常以温胆汤随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用之灵验,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类似于现代医学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多有起病急、病程短、传变迅速的特点,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急症.我院儿科采用中药吴茱萸、栀子、生石膏外敷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6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60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舌诊经验,使舌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由于乳婴儿言语未通,即使是年长儿也难以正确的表述其病情,因此,舌诊在儿科辨证施治中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8.
丛方方  石秀丽  李霞 《山西中医》2011,27(10):29-29
新生儿黄疸中医称之为胎黄。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多为孕母感受湿热传于胎儿,或婴儿于胎产之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运不健,感受湿热之邪未能输化,而透发于外,则皮肤面目发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慢性咳嗽中应用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进行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复发次数等临床指标。结果:经过对应的治疗后,实验组复发次数为(1.22±0.36)次,对照组复发次数为(3.22±0.87)次,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6.20±2.3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为(10.80±3.22)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慢性咳嗽中应用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复发次数,保证临床疗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陈退黄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2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蒙脱石散和双岐四联活菌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茵陈退黄疸治疗。结果:观察组在胆红素下降程度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陈退黄汤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