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UM-BUS总线是一种具有动态容错能力和远程穿透式访问能力的高速串行总线,其性能模型对UM-BUS的综合评估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UM-BUS总线系统,提出基于排队论的性能评估的模型,该模型定性描述了总线上不同节点之间的数据流关系、数据包到达节点的特征以及在节点处等待处理的特性;定量分析了不同数据包在总线信道传输的最大延迟、最小延迟以及平均延迟。在MATLAB平台上测试了数据包在总线上的等待时间和传输时间。实验结果可以帮助设计者快速分析总线在实际应用系统中的特性并对其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总线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的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分级浸提方法对硅酸盐水泥硬化体进行分离,并利用离子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定浸提液中离子浓度,利用X射线衍射和差热分析对浸提剂处理后残渣的组成进行分析,以研究改进的BCR分级浸提方法对硅酸盐水泥硬化体的分离作用以及水泥硬化体中Cr的存在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所选取的3种浸提剂能够有效地分离水泥水化产物,区分其中不同结合形态的Cr.硅酸盐水泥硬化体中Cr的存在形态可划分为:酸可交换态Cr、可还原态Cr、可氧化态和残渣态Cr,其中,酸可交换态Cr含量低于0.5%;可还原态Cr约占1%,其受环境pH值的影响较大;可氧化态和残渣态为水泥硬化体中Cr的主要存在形态,约为98%.随着龄期的延长,酸可交换态Cr会逐渐向残渣态转换,向环境溶出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XRD、~(27 )Al核磁共振测试方法,研究了蒸养和蒸压条件下粉煤灰水泥浆体中铝配位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蒸养温度升高可提高粉煤灰火山灰效应,增大四配位铝(Al[4])进入C-S-H的数量,促进水钙沸石矿物生成;加快AFt中六配位铝(Al[6])向AFm转化,增大第三类水化铝酸盐(Third aluminate hydrate,TAH)、含硅水化石榴石、水化石榴石中Al[6]生成量,但不影响莫来石中五配位铝(Al[5])的配位状态。蒸压养护提高粉煤灰火山灰效应显著高于蒸养,升高蒸压温度和延长蒸压时间,可明显提高含铝托勃莫来石和水钙沸石的生成量;同时,不仅可提高AFt、AFm分解向TAH转化程度,而且促进粉煤灰反应形成水化氢氧铝钙石、水化铝酸二钙和TAH,增大莫来石中Al[5]向Al[6]转化程度,使TAH在Al[6]分布中成为主体含铝相。  相似文献   
4.
以亚硫酸钙型脱硫石膏(CSDG)为原料,通过煅烧和添加改性剂(粉煤灰、明矾和无水Na2SO4)制备石膏基胶凝材料。研究了CSDG煅烧氧化过程,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改性剂加入方式、改性剂掺量、煅烧温度对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并通过DTA-TG、SEM和XRD分析了影响胶凝材料强度的机理。结果表明,Ca SO3在空气中488℃可被氧化为Ca SO4;CSDG与改性剂混合后煅烧制备的胶凝材料,比CSDG单独煅烧再掺入改性剂的胶凝材料各龄期强度明显提高;粉煤灰掺入量是影响强度的关键因素;CSDG与改性剂混合煅烧制备胶凝材料的适宜工艺参数为煅烧温度700℃,粉煤灰掺入量30%,明矾3%,无水Na2SO4 1%。CSDG与改性剂混合煅烧,Ca(OH)2和硫酸盐在高温下活化了掺入的粉煤灰,因而使胶凝材料的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模拟雨水通过土壤的渗滤过程,进行了粉煤灰硬化体渗滤溶出试验.研究了外界水渗透通过粉煤灰硬化体时,其中可溶性Cr(Ⅵ)在硬化体、土壤、渗滤液中的迁移转换规律,评估了粉煤灰硬化体中Cr(Ⅵ)的溶出及其对土壤和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渗透通过粉煤灰硬化体时,会将其中部分的Cr(Ⅵ)带出,转移到土壤和渗滤液中;渗滤液中Cr(Ⅵ)的累计量与时间的对数呈线性增加关系,Cr(Ⅵ)的溶出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渗滤后体系中可溶性Cr(Ⅵ)总量显著减少,说明Cr(Ⅵ)在从硬化体向土壤和渗滤液中的迁移过程中还存在着形态的变化.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溶出过程中,Cr(Ⅵ)的溶出与Ca2 和Na 的溶出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化学合成钙矾石和水化硅酸钙,利用XRD、27 Al核磁共振测试手段,研究了氯离子环境下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体系中铝配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C-S-H凝胶和氯离子共存环境中,第三类水化铝酸盐(TAH)凝胶中六配位铝(Al[6])首先转化为四配位铝(Al[4])进入C-S-H结构,且Al[4]总量不受C-S-H钙硅比限制;同时氯离子不影响Al[6]-TAH向Al[4]转化,当达到C-S-H凝胶容纳Al[4]的极限时,剩余的Al[6]-TAH才与氯离子反应形成Friedel盐(F盐)。TAH比AFt更容易与氯离子反应形成F盐;低钙硅比C-S-H环境不利于TAH与氯离子结合,但利于钙矾石分解并与氯离子反应生成F盐。  相似文献   
7.
利用物理活化的矿渣和白渣制备了Cr(Ⅵ)溶出抑制材料。研究了抑制材料对碳化前后粉煤灰硬化体中六价铬离子溶出的消减作用;并分析硬化体中六价铬溶出行为与孔溶液有害离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矿渣、白渣都具有比较优异的溶出抑制能力,能有效降低粉煤灰硬化体中六价铬离子;但即使是掺抑制材料的粉煤灰硬化体,碳化后六价铬离子溶出量仍有少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废弃玻璃钢、粉煤灰、砂土、碱渣为原料制备陶粒。研究了配合比和煅烧制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配合比为废弃玻璃钢38%、粉煤灰35%、砂土22%、碱渣5%,煅烧温度为1210℃、煅烧时间为30min,制得的陶粒堆积密度为870kg/m3、筒压强度为5.26MPa、吸水率为1.42%,满足国家标准中900kg/m3密度等级人造轻集料的要求,为玻璃钢废弃物资源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冷热循环负荷作用下硅酸盐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200℃条件下硅酸盐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和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而经过15次20℃-250℃-20℃的冷热循环后,混凝土中水化硅酸钙的形貌由絮状向点滴状转变,片层状Ca(OH)2发生一定程度的裂解,硬化浆体内部出现少量因高温-冷却过程造成的裂隙;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国内外现行的溶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溶出试验条件对水泥、粉煤灰及其硬化体中Cr(Ⅵ)溶出的影响,探讨了粉煤灰中可溶性Cr(Ⅵ)最大溶出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静置时间、温度、液固比、颗粒细度、振荡频率及振荡容器尺寸对水泥和粉煤灰及其硬化体中Cr(Ⅵ)的溶出及测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振荡时间和浸提液pH值的影响较为显著.粉煤灰中Cr(Ⅵ)的溶出是一个缓慢连续的过程,其可溶性Cr(Ⅵ)最大含量的测定以多级萃取溶出试验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