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三聚氰胺与胸腺嘧啶(T)之间能够通过三个氢键结合,以富T的DNA探针为识别元件,结合DNA修饰的纳米金颗粒放大技术,以电活性物质钌胺作为信号分子,发展了一种高灵敏检测三聚氰胺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下限低至0.5nmol/L。  相似文献   
3.
S1核酸酶是能够特异性切割核酸单链的核酸酶,对锌离子有很强的依赖性,基于这一特性,发展了一种基于分子信标和S1核酸酶的锌离子检测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昂贵仪器,不涉及复杂的离子载体合成,对锌离子的检测下限为120μmol/L.  相似文献   
4.
探索和发展新的传感技术和方法在更加微观的尺度(比如说亚微米、纳米尺度)上原位、活体、实时地获取相关生物、医学信息,对人类疾病的机理研究、诊断和治疗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纳米技术和分子工程发展了一系列适合生物医学分析与研究的传感技术,包括基于生物功能化纳米颗粒、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新型核酸分子探针的生物医学传感技术。  相似文献   
5.
6.
在透明介质的表面,利用胶体金单层和蛋白质修饰胶体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放大效应,发展了一种检测生物大分子的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的羊抗人IgG.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探针和目标分子体积的影响,不需要昂贵的实验仪器,操作简单,通用性好,并有望制成点阵芯片,实现高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离子电极膜电化学的研究旨在建立电极的电化学特征与有关可测量的物理、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常常需要求解常微分或偏微分方程组。Conti,Sandblom,Eisenman和Ciani等人在经典电化学范筹内分别推导出不同类型的离子电极膜的稳态电化学性质。这样推导基于一系列近似条件,其结论仅适于为数很少的几  相似文献   
8.
液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最早的结构是用液态电活性物质浸渍于微孔膜孔隙内构成敏感膜。膜的内侧与浸有内参比电极的内参比溶液接触。但这一结构的电极易受微孔膜的性质、试液搅拌速度、电极插入试液深度等因素影响。结构改为电活性物质与溶剂介体分散于高聚物 PVC 中作敏感膜,膜的内侧同样与内参比溶液接触后,在许多方面改善了电极的性能,成为新研制的液膜电极中最主要结构形式。后来发展的石墨棒作为内接触元件的石墨棒内导全固态 PVC 膜电极,因省去了内参比溶液具有结构简便,易于保存和运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化学还原法,在玻璃表面镀制了厚度在纳米级的金膜.将其装配在自行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传感装置中,测定了不同浓度的乙醇和葡萄糖水溶液,并与真空镀膜得到的结果相对照,两者基本一致.本实验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有望在SPR传感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催化报告探针沉积技术与一维微珠阵列芯片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的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检测下限达到0.5 pmol/L(35 pg/mL),且试剂消耗少,每次测定只需5μL血清.该方法可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有望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