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6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本文介绍了供水调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情况。该系统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通过模块化的功能搭配和对生产数据的整合,为供水调度工作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应用平台,使其渗透作用到调度工作的各个环节,显著提升供水调度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依据柴油机各工况高、低压级VGT叶片开度控制策略,基于GT-Power柴油机一维热力循环仿真软件,开展双VGT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性能研究,分析高、低压级VGT叶片至最佳开度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5500m海拔高度,柴油机动力性得到提升,柴油机功率恢复至平原95%;柴油机经济性有所改善,在5500m,800r/min-1200r/min,燃油消耗率降低11.24%-33.62%。  相似文献   
6.
在发动机试验台上,利用CB-466燃烧分析仪研究了整体式和分体式进气道对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体式进气道与整体式相比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较低,仅为整体式进气道的73.3%和87.6%.二者随转矩的增加逐渐减小,整体式进气道中等转矩时的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大约仅为小转矩时的50.1%和67.1%,而分体式进气道时,则为小转矩时的76.2%和73.8%.整体式进气道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随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加;分体式进气道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随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加,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先随转速增加,当达到中等转速后又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高压共轨柴油机高海拔全负荷标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原标定是高压共轨柴油机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高海拔(低气压)标定试验系统进行了高压共轨柴油机不同海拔下的全负荷标定试验,研究了最佳喷油参数随海拔的变化,并进行了高压共轨柴油机不同海拔下的功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循环喷油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海拔每升高1 000,m,循环喷油量下降2%~4%;中高转速下最佳喷油提前角和轨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海拔每升高1 000,m,最大转矩降低2.8%,标定功率下降2.9%.不同海拔下柴油机速度系数保持不变.不同海拔中高转速燃油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低转速下燃油经济性恶化,海拔每升高1 000,m,低转速下燃油消耗率增加3.9%.  相似文献   
8.
基于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性能试验,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柴油机工作过程计算方法,开展高海拔条件下压气机叶轮结构优化及其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拔5 500 m,压气机叶轮主叶片及分流叶片前缘前掠6.27°、分流叶片向主叶片压力面偏折12.09°,压气机叶轮流道内流动损失明显降低,出口处流动稳定性提高,压比、效率及流量范围分别提高4.16%、2.63%及6.58%;压气机叶轮优化后,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中低转速燃烧过程得到明显改善,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缩短;柴油机1 200 r/min全负荷工况最高燃烧压力升高9.53%,累计放热量提高8.78%,转矩提高5.82%,燃油消耗率降低4.42%.  相似文献   
9.
4气门汽油机缸内涡流的稳态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研究了376四气门汽油机一进气门开、另一进气门全闭条件下的涡流特性。用热线热膜风速仪测量了不同气门升程、不同截面的缸内涡流场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小升程时,缸内形成了大小不等、方向相反的2个涡流,其作用相互抵消,缸内形成涡流的能力较小;大升程时,缸内形成了单一方向的涡流,缸内形成涡流的能力较大。同时发现缸内大惊讶涡流旋转的中心并不完全与气缸轴线重合,在气缸上半部与轴线偏离较大,在下半部则较小,涡流轴线与气缸轴心线沿气缸自上而下趋于同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CA6102发动机燃烧慢、循环变动率偏大等问题,对进气道和燃烧室进行了改进。研究了不同进气道和燃烧结构(六种匹配方案)对燃烧过程和性能的影响,发现涡流比和性能之间无单调的相关关系,与燃烧期之间存在二次抛物线型的逆变相关关系,CA6102发动机合适的涡流比在0.9左右,燃烧室设计因素中火花塞的位置对燃烧过程和性能影响最大,火花塞靠近中心布置方案同原机相比,最低燃油消耗率降低了4.1%,最大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