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28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洛川县苹果套袋栽培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  陈合  刘向阳 《落叶果树》2005,37(6):13-14
介绍了洛川县60个苹果园的套袋数量、果袋种类、套袋经济效益及果实的外观质量。提出了制订苹果套袋标准化操作规程,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优质果袋投放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栽培措施不当及菌源积累等原因,导致黄瓜病害在宣汉县逐年加重。2004年调查,全县黄瓜病害以枯萎病和霜霉病为害最重,病田率达97.6%,产量损失25%以上。对黄瓜病害的防治,瓜农主要采取多次大量施用农药,甚至不考虑安全间隔期,造成黄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试验,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露地黄瓜的防病栽培技术。1实行轮作,深沟高厢种植种植黄瓜的土地应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轮作5~6年,至少2年以上,不能轮作的也要尽量换茬种植,避免重茬。土壤应深翻30cm左右,开好主沟、背沟、边沟,做到三沟配…  相似文献   
3.
陈益海  陈合 《植物医生》2006,19(1):32-33
近年来,由于栽培措施不当、菌源积累等原因.导致黄瓜病害在宣汉县逐年加重。2004年调查.全县黄瓜病害以枯萎病和霜霉病危害最重,病田率达976%.产量损失在25%以上。对黄瓜病害的防治,瓜农主要采取多次大量施用农药.甚至不考虑安全间隔期.造成黄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试验.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露地黄瓜的防病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陈合  陈立  陈明  秦俊哲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4):167-170
该文利用中药渣培养灵芝菌,研究灵芝菌的最适发酵条件,子实体生长条件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灵芝多糖及灵芝三萜化合物)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灵芝菌固体发酵最适温度为26~28℃,培养基含水量55~60%,pH5.0~6.0,氧气充足,无需光照;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30℃,空气湿度90%左右,pH4.0~6.0,氧气充足,需要光照。分析检测了灵芝酸多糖含量,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中药渣培养灵芝菌,研究灵芝菌的最适发酵条件,子实体生长条件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灵芝多糖及灵芝三萜化合物)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灵芝菌固体发酵最适温度为26~28℃,培养基含水量55~60%,pH值5.0~6.0,氧气充足,无需光照;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30℃,空气湿度90%左右,pH值4.0~6.0,氧气充足,需要光照。分析检测了灵芝酸多糖含量,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间作套种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也称为立体农业。通过合理配置作物群体,使作物高矮成层,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合  张强  赵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36-9137,9139
[目的]为了寻找玉米秸秆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5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利用复合酶进行玉米秸秆的酶解,研究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秸秆在降解过程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影响该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的因素为:pH值>底物浓度>反应时间>酶用量>反应温度。该复合酶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20%,底物浓度5.0%,反应时间3.0 h,反应温度50℃,pH值5.0。此时,降解率最高(达27.6%)。电镜观察表明:玉米秸秆经酶解作用后表面蜡质结构被降解,内部的致密结构变得松散,出现空洞。[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生物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食药用真菌多糖由于其独特的生理活性 ,目前正成为国内国际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食药用真菌多糖的制备和纯化、生物功效、结构与构效关系、现阶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研究展望等几个方面做出了阐述 ,旨在为真菌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果袋透气性对苹果黑点病、Pb及总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9种代表性的双层果袋进行试验,果实采收后10 d内对果实各项指标按GB10651-1989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果袋的透气性对苹果果实黑点病指数、总酸含量及重金属Pb含量有显著影响。果袋透气性越大,果实黑点病指数越小;果实中总酸含量越高,口感越好;果实中Pb的含量越大(同种条件下),安全风险越高。在保证苹果安全的前提下,苹果黑点病指数越低越好,总酸含量越高越好,结合中国绿色苹果生产标准及现有的技术水平,宜选用透气性为3~5 μm/(Pa·s)的果袋。  相似文献   
10.
套袋对苹果果实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测定了洛川、白水实验园中套双层纸袋、单层纸袋及不套袋苹果果皮、果肉的重金属(Pb、Cd、Cr)含量和农药残留。试验结果发现:不套袋苹果果实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套袋苹果,套单层纸袋苹果果实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套双层纸袋苹果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果皮中;不套袋苹果果皮中三氟氯氰菊酯的检出量为0.03 mg/kg,是套单层纸袋苹果果皮检出量0.01 mg/kg的3倍,套双层果袋苹果果皮及所有苹果果肉中三氟氯氰菊酯未检出。由此可见,套袋是苹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