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现行食用菌标准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并针对目前我国食用菌标准化及标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主要分布省份和重点产区之一."云菌"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通过分析"云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规划设计、品种选育、提高加工附加值、完善品牌及市场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对策,以期为推...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生产是玉溪市农业“6+N”产业发展内容之一,食用菌已成为部分县(市、区)特色产业。玉溪市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明显,具备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有利条件,能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玉溪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玉溪市在重要发展机遇下,发挥政策优势,加强规划引领、品种选育、提高加工附加值、完善品牌及市场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对策,为推动玉溪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十三五"期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产值变化情况,出口创汇情况,产品结构调整情况,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情况,标准化工作情况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情况等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十四五"期间"云菌"产业需加大扶持政策研究、科学合理规划、强化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和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是极其名贵的药用真菌之一,主要含有虫草多糖、核苷类物质、甾醇类物质、氨基酸、活性肽、虫草酸等生理活性物质,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近年来冬虫夏草的生理活性成分、成分分析方法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与论述,为冬虫夏草在食品和药品上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食用菌菌种保藏的目的意义以及食用菌菌种几种主要的保藏方法的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思茅地区核心稻种籼粳特异性标记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思茅地区141份核心种质为材料进行程氏籼粳分类及其特异性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用程氏籼粳分类法把141份核心种质划为籼(13.5%)、偏籼(26.2%)、偏粳(14.2%)和粳(46.1%)4种类型;以粳稻和中间型为主,籼型较少.(2)用SSR标记聚类法把141份核心种质划为热带粳(Ⅰ)、早粳(Ⅱ)、偏籼(Ⅲ)、籼-中间型(Ⅳ)和粳-中间型(Ⅴ)5大类;Ⅴ类又可划分为籼-中间型-粳(Ⅴ-1)、粳-中间型(Ⅴ-2)和偏籼型(Ⅴ-3)共3个亚类.(3)无论是程氏籼粳分类还是SSR标记聚类均表现为不仅类间存在连续性变异,而且亚类内也呈现复杂的连续性变异;验证了思茅是云南稻种籼粳亚种的分化中心和遗传多样化中心之一,明确了海拔是籼粳分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2015年~201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和品种概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2015年~2018年我国食用菌生产区域产量和品种概况。我国食用菌产量连续4年保持100万吨以上的省份有11个,包括河南省、山东省、福建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以及辽宁省。这些省份4年共生产食用菌总量11451.17万吨,约占我国食用菌4年生产总量(14573.84万吨)的78.57%。我国年产量排前6位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双孢蘑菇以及毛木耳,6个品种4年总产量共计11770.65万吨,占全国4年食用菌总产量(14573.84万吨)的80.77%。此外,还对食用菌行业发展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5年我国食用菌生产区域布局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分析了近5年(2007年~2011年)我国食用菌生产区域布局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satica)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代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苗期(三叶)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回交世代与杂种与亲本间的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总体趋势为回交供体亲本〉F5〉BC1F4〉BC2F3〉BC3F2;揭示了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其回交杂种苗期耐冷性减弱,越来越趋于轮回亲本,在耐冷育种上对回交供体亲本及其早世代材料进行选择更易获得苗期强耐冷材料。(2)同一稻作区,回交供体亲本的苗期耐冷强于杂种后代;稻作区划间,回交供体亲本及杂种F5总趋势相近,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材料耐冷最强,而BC1F4、BC2F3和BC3F23个回交世代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