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生长指标的影响,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2017年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条带种植方式下设置了4种不同带间距,分别为D3(50:40,50 cm种6行,空40 cm)、D2(50:30,50 cm种6行,空30 cm)、D1(50:20,50 cm种6行,空20 cm)和对照(常规等行距种植,CK).结果表明,总茎数随着带间距的增大而降低,表现为D 1>D2>D3,成熟期D2处理总茎数最大.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D3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分别比CK降低6.82%、11.74%、10.09%和13.07%,成熟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孕穗、开花、成熟期D2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与CK相比分别提高11.11%、19.28%和25.03%,D3处理叶面积指数最低.随着带间距的增大,冠层内总光截获率降低,孕穗期和灌浆期D3处理光截获率分别比CK低12、9百分点;孕穗期条带种植各处理中下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是CK的1.39~4.8倍,灌浆期是CK的1.58~4.65倍.D2处理籽粒产量最大,比CK提高了5.68%,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比CK提高了2.47%和6.39%.综上所述,条带种植D2处理带间距配置能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动态规律,探索高产高效的科学施肥模式,以标准冲施肥(含N量16%,含P_2O_5量5%,含K_2O量19%)为施肥种类,施肥量以N素为基准分为4个肥料处理水平,即F1(高肥)、F2(中肥)、F3(低肥)、F4(不追肥),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施肥量呈"抛物线"关系,当N施量为290.6 kg/hm2(F2)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7 776.93 kg/hm2和49.27 kg/m3,说明适量施肥可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但肥料生产效率(PFP)在施肥量为(N)41.4~539.9 kg/hm2范围内呈现负指数降低趋势。植株干物质累积量表现出F2处理F1处理F3处理F4处理。果实干物质累积进程符合logistic函数轨迹,中肥处理比高肥、低肥处理提前进入快速累积期,使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比其他处理长1~8 d。全株总干物质转移量对果实贡献率为1.97%~6.96%,说明果实干物质高达90%以上依靠株体自身光合作用填充。因此,番茄结果期加强水肥的供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设施茄子在非水分亏缺条件下蒸散量及构成要素的变化特征,围绕关键因子进行调控。以膜下滴灌茄子为研究对象,在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采摘期土壤水分分别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80%和70%时,设置3种灌水定额进行灌溉,分析各生育阶段蒸散速率和土壤蒸发速率的变化,并对气象因子(日均温度、湿度、太阳累积辐射)、作物因子(叶面积指数)和土壤水分因子与蒸散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各阶段的关键影响因子。茄子阶段蒸散速率与蒸腾速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型变化曲线,开花坐果期最高,成熟采摘期次之。土壤蒸发速率呈"开口向上"的"U"形变化曲线,开花坐果期最低。蒸散量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变化规律为:苗期土壤蒸发量在蒸散量中所占比重最高,达到22.33%~31.40%。开花坐果期最低,为3.31%~3.89%。影响蒸散量因素中,叶面积指数随生育阶段推进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土壤质量含水率在苗期影响不显著,在开花坐果期和成熟采摘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开花坐果期可以忽略膜下土壤蒸发对蒸散量变化的影响,而在其他2个生育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叶面积指数对蒸散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前中期,而土壤质量含水率主要体现在中后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日光温室茄子产量、品质以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为设施茄子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茄子品种茄杂2号作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施氮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测定不同施氮处理下茄子的产量、营养品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养分积累量。【结果】茄子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适量的施氮量有助于提高茄子产量;试验F3处理产量最高,为62 839 kg/hm2,比不施肥处理高36.05%。各施氮处理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均以F3处理最高,分别为1.83%、52.59 mg/g、1.8 mg/g。VC含量是F4处理最高,为7.44 mg/100g。各施氮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F5处理最低,为654.56 mg/kg。茄子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的积累量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F3处理最高,分别为232.67、34...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塑料大棚茄子不同生育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采用负压渗灌灌溉设备在茄子不同生育期(苗期、花果期、采摘期)设定不同供水吸力(5、10、15、20、25 kPa)控制不同土壤含水量,研究分析了不同供水吸力对茄子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大而减小,供水吸力为5~25 kPa时,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范围为49%~97%。株高与不同供水吸力呈一次线性关系,茎粗与不同供水吸力呈现三次线性关系,株高、茎粗与苗期供水的相关性高于与花果期、采摘期供水的相关性。茄子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着供水吸力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各处理中苗期15 kPa、花果期15 kPa、采摘期10 kPa时茄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大棚蔬菜精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来自新疆南、北疆不同地区的10 份白粉病菌样本采用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
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初步确定新疆地区的白粉病菌主要为瓜单囊壳白粉菌
(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两个生理小种,即生理小种1 和生理小种5,北疆地区优势小种是生理小种1,
南疆两个地区的生理小种为生理小种5。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华北地区休闲期覆膜对土壤水分和春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覆膜、垄作、旋耕、免耕(对照)等4个处理,对春玉米田土壤储水和玉米植株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0~100 cm深土壤储水量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倒"V"形趋势;覆膜处理可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达83.8%,春玉米出苗率达87.5%,株高增加6.83%~31.25%,茎粗增加10.09%~49.37%,叶面积增加30.6%~125.0%,单株干物质量增加48.2%~215.8%。试验处理前期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升高。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文化见证城市的发展与兴哀,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记忆,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衡水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0.
籽用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新疆昌吉地区优质的抗白粉病籽瓜资源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对62份籽瓜材料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并对昌吉地区籽瓜白粉病生理小种进行鉴别,结果显示昌吉地区籽瓜白粉病病原菌是单囊壳(Sphaerotheca fuliginea)小种1,对62份种质抗病性鉴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娄型;抗病娄型有ES52、ES88、ES90等13份;中抗娄型有ES62、FS13、ES32等18份;感病娄型有ES55、ES46、ES19、ES40、ES53等31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