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4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缺素症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试验以东农248为材料,在苗期进行11种元素缺素处理,结果如下:1.形态变化:缺N、P、Ca、Mg、Fe、Zn、B元素,其地上部症状明显。缺N、P、K、Ca、Mg、Fe、Zn元素时,根量有显著差异;2.解剖结构:因缺素造成叶片脉间失绿和发黄部位是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目及内含物减少,液泡化明显的结果。干枯叶片的结构,表现细胞萎缩、排列不规整;3.生理指标:叶绿素a、b含量与光合速率在全部缺素处理中均低于对照。各缺素处理在形态、解剖和生理三者变化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菜田土壤酶活性与黄瓜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相似文献   
3.
作物连作是近代商品化生产不得已而为之的生产方式,它会劣化土壤而导致作物生长发育障碍。在土地复种指数高、作物连作严重条件下,作物连作障碍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1-3]。 作物连作障碍是指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栽培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其主要是由土壤劣变导致的,具体可归纳为5个方面:①土壤养分失衡;②土壤有害生物积聚;③土壤理化性状恶化;④来自植物的对土壤有害物质的积累;⑤土壤微生物区系劣变[4]等。 可发生连作障碍的作物种类较多,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甘蔗、烟草以及中草药、蔬菜、瓜果、花卉等均会发生连作病害。目前,中国危害程度高的连作地块面积大于10%,其中规模化种植区发生面积一般超过20%;连作障碍导致当季作物损失巨大,占20%—80%,严重的几乎绝产,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元;同时还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因此,克服作物连作障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虽然,目前尚未找到根治方法,但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使作物连作障碍得以缓解[5-9]:(1)选用抗病品种或砧木。目前国内外已育成一批可供选用的不同作物抗病品种;同时也选育出一些抗病嫁接砧木,通过嫁接技术来克服作物土传病害,应用效果显著。(2)改善栽培制度。主要采用轮作,如粮-菜轮作、不同科间的粮-粮轮作和菜-菜轮作等,也包括作物同对抗植物(即具有通过释放抗菌物质来抑制病原菌功能的植物)和净化植物(即能够吸附土壤中过剩盐分的植物)等的轮作。(3)生物防治。其目的主要是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如通过增施蚓粪等生物有机肥或接种有益微生物等,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以竞争营养和空间等途径抑制其他有害菌的繁殖[10]。(4)土壤消毒。即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实施土壤消毒处理,可快速、高效杀灭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线虫、杂草等。(5)调节土壤pH。对于酸化土壤,采用增施消石灰或石灰氮等方法调节土壤酸度,从而可调节土壤营养有效性和土壤微生物区系,防止土壤劣变。(6)增施有机肥或有机物料。目的是为了保持较好的土壤团粒结构,维持均衡的土壤营养的有效性和微生物区系,以保持土壤健康。 不同作物连作障碍的主导原因不同,因此,不同作物连作障碍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目前作物连作障碍研究尽管较多,但对连作障碍机理的研究仍是重点之一。研究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从传统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稀释平板法测定微生物数量[11]、应用同位素技术[12]检测根系分泌物等,到微生物区系的定性PCR-DGGE[13-14]技术、高效液相色谱[15]和核磁共振波谱法[16]对根系分泌物的测定、定量PCR法[17]对特定微生物定量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18]进行微生物分类及多样性分析等,使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发展。 目前,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根系分泌物与植物营养自调,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特别是利用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研究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仍然是研究的热点。而根系分泌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的去向,以及根系分泌物的种类与病原菌增殖的关系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新热点。根际自生细菌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目前,正在采用转基因技术,改造根际自生细菌,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结构,消除连作造成的微生物结构的破坏,以便有效防治土传病虫害[1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栽培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作物连作障碍必将得到进一步缓解,作物生产定能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但许多作物彻底根治连作障碍仍是难题。另外应该指出的是,目前通常所说的作物连作障碍,不仅单纯是连作障碍,而且也包含不科学施肥导致土壤劣变引起的作物障碍,也就是说,即便轮作,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也会不同程度地引发作物生育障碍。目前,尚未分清作物连作障碍和施肥不良障碍各自所占份额,尚需进一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原因采取防控措施。本专题将从不同作物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差异蛋白表达分析等方面探索连作障碍产生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连作障碍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稻田杂草有200多种。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最常见的主要杂草有40多种,为害较重的杂草主要有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萤蔺、牛毛毡、水莎草、陌上菜、节节草、矮慈姑、鸭舌草、鲤肠、水苋菜和丁香蓼等。水稻田杂草发生为害重,其中轻型栽培稻田如直播稻、抛栽稻田杂草为害尤为严重。杂草发生高峰主要在播后或移栽后5~20天内。因此,对大多数芽前除草剂来说,适宜用药时间水直播稻应在播后1~3天内,移栽稻应在活棵后(移栽后5~7天)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蔬菜和土壤砷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云南省丘北县开展大田调查试验。[结果]蔬菜根、茎叶、果实中总砷平均含量分别为0.62、0.92和0.46 mg/kg,叶菜类、果菜类蔬菜各部位总砷含量分别为茎叶根,茎叶根果实。土壤中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49 g/kg和124.11 mg/kg,土壤中总砷和有效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24和7.11 mg/kg。土壤中磷含量(总磷和速效磷)和土壤中砷含量(总砷和有效砷)是影响蔬菜中砷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pH、CEC和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9、10.32 cmol/kg和54.24 g/kg,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蔬菜中砷含量。[结论]不同类型蔬菜对砷累积的主要部位是茎叶。影响蔬菜中砷累积的因素除土壤pH、CEC和有机质外,主要为土壤磷含量。  相似文献   
6.
对文安县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阐述.制约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3个问题原料林基地建设滞后于加工龙头的发展,产业内部存在结构性矛盾,产业发展的环境应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板加工企业加大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建设力度,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非单板类人造板和深度加工,朝大型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人造板的应用领域,注重环保,积极推广国际森林认证.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蔬菜栽培不同灌水方法对表层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 3年连续保护地栽培蔬菜小区试验 ,对滴灌、渗灌、沟灌 3种灌水方法的土壤盐分积累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后 0~ 2 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以沟灌最高 ,渗灌次之 ,滴灌最低 ;滴灌土壤 p H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渗灌和沟灌土壤。在 0~ 2 0 cm土层内全盐含量呈幂指数形式分布 ,即地表处含量最高 ,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 ;而土壤 p H则随深度增加而直线上升。另外 ,土壤中可溶性盐的阴离以 NO-3 为主 ,阳离子以 Ca2 + 为主。这说明选择合理灌水方法 ,是防止土壤退化、提高保护地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临洮县旱作农业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以豫玉2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宁玉501折合产量最高,为14 181.8 kg/hm2,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13.6%;先玉335和正德305折合产量分别为13 939.4和13 787.9 kg/hm2,分别较对照豫玉22号增产11.7%、10.4%。这3个品种综合性状好,适宜在临洮县旱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氮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26’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40 kg/hm2的前提下,研究了分别在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4个时期追施氮肥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一致的基础上,从起身期到开花期随着氮肥追施时期的推迟,‘新麦26’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孕穗期追施氮肥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穗数最多,穗粒数仅次于拔节期追施氮肥,千粒重最高。拔节追施氮处理面团稳定时间最长,粉质评价值最高,籽粒产量次于孕穗氮处理。开花氮处理籽粒产量和粉质评价值最低。‘新麦26’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在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小。建议在生产中将强筋小麦的氮肥追施时期安排在孕穗开始时,既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又能保证面粉品质。  相似文献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菜田土壤有效铁及相关因素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对菜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肥会提高土壤中有效铁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铁含量增加。不施有机肥组(即B组)3个N水平处理BN2、BN1、BN0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为141.2mg·kg-1、67.3mg.kg-1和32.1mg·kg-1,三者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有机肥组(即A组)3个N水平处理AN2、AN1、AN0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为79.7mg·kg-1、48.5mg·kg-1和27.6mg·kg-1,三者之间的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但配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效铁含量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氮肥能够降低土壤pH值,而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酸化程度增强。而长期施用有机肥则对土壤的酸碱性具有缓冲作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土壤pH值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施有机肥极显著地提高了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在配施有机肥情况下,氮肥用量的增加并不会明显地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与土壤全碳含量及pH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pH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而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