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9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从源头控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以广州市番禺区猛涌村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以猛涌村中转站分选得到的有机垃圾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稳定和淋溶试验研究方法,以未经生物稳定处理的垃圾淋溶试验模拟渗滤液产生为对照(CK),以生物稳定预处理36d的垃圾淋溶试验模拟渗滤液产生为处理1(T1),以生物稳定预处理12d的垃圾淋溶试验模拟渗滤液产生为处理2(T2).通过分析渗滤液pH、氨氮、总磷、COD、水溶性碳等指标的变化,考察生物预处理方法对渗滤液的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10d淋溶试验过程中,T1、T2渗滤液产量比CK分别减少33%、28%;CK渗滤液pH一直呈酸性,而T1、T2介于在7.0~8.5;T1、T2渗滤液氨氮、总磷、COD、水溶性碳平均浓度分别比CK降低77%、63%,75%、69%,73%、66%,74%、69%,明显降低了垃圾的污染潜力,垃圾生物稳定程度越高,污染潜力越低.研究成果从生态控制的角度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从源头控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以广州市番禺区猛涌村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以猛涌村中转站分选得到的有机垃圾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稳定和淋溶试验研究方法,以未经生物稳定处理的垃圾淋溶试验模拟渗滤液产生为对照(CK),以生物稳定预处理36d的垃圾淋溶试验模拟渗滤液产生为处理1(T1),以生物稳定预处理12d的垃圾淋溶试验模拟渗滤液产生为处理2(T2)。通过分析渗滤液pH、氨氮、总磷、COD、水溶性碳等指标的变化,考察生物预处理方法对渗滤液的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10d淋溶试验过程中,T1、T2渗滤液产量比CK分别减少33、28;CK渗滤液pH一直呈酸性,而T1、T2介于在7.0~8.5;T1、T2渗滤液氨氮、总磷、COD、水溶性碳平均浓度分别比CK降低77、63,75、69,73、66,74、69,明显降低了垃圾的污染潜力,垃圾生物稳定程度越高,污染潜力越低。研究成果从生态控制的角度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畜牧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流化床藻类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藻类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该文选取藻类生物质中的马尾藻进行热重分析,并在自行设计的小型流化床上进行快速热裂解试验,分别研究了马尾藻热解过程及热解产物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经历了3个阶段:预热解、快速热解、慢速热解,并且由于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热稳定性的不同引起马尾藻在快速热解阶段出现两个失重峰。在快速热裂解试验中,选择450、500、550、600℃ 4个反应温度对马尾藻的热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对热裂解产物收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残炭的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热解气的产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生物油的产率随温度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550℃左右时产率最高,约为30.5%,这为马尾藻快速热裂解制油的推广与工业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结合土壤、污泥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综述了国内外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展。分析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有机集成,实现经济、有效生态清淤与处置,将是河流底泥污染异位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深层储层中砂砾岩裂缝性油气藏的发现,裂缝的成因与表征成为该类油气藏开发的关键.针对渤海湾盆地LD油田沙河街组二段(Es2)砂砾岩储层裂缝成因认识不清和表征难的问题,通过应用岩心、薄片、分析化验、测井和测试等资料,对裂缝的成因和展布进行研究,进而探讨裂缝表征方法.研究表明,LD油田Es2砂砾岩储层发育的裂缝属于压裂缝,裂缝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最发育,在席状砂微相不发育.采用储层沉积演化与基于目标的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单期水下分流河道模型,从中提取的距离河道边部归一化属性,可作为裂缝发育规律的趋势约束.在此基础上,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并将其转化为裂缝属性模型,裂缝属性模型与基质属性模型粗化后,通过σ因子耦合,可作为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的初始地质模型.在此双重介质模型的基础下,开展了井底流压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该模型也为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拓生物质气化灰渣农用资源化利用,对稻壳灰和粉煤灰的农业化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壳灰组成以物理性砂粒为主,容重为0.3 g·cm-3,pH>10.0,可以用作粘质酸性土壤的改良剂.稻壳灰中全磷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和204.73 mg·kg-1,都大于粉煤灰,能向土壤提供更多量的磷.稻壳灰中水溶性硅的质量分数为3.71 g·kg-1,远远大于粉煤灰中水溶性硅的质量分数0.05 g·kg-1.在168 h内,稻壳灰有效硅的释放大于粉煤灰,灰渣中硅的释放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较好地进行描述.稻壳灰对磷的吸附随溶液中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稻壳灰对加入磷的固定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颗粒越小对磷的固定率越高;稻壳灰对磷的吸附固定作用小于粉煤灰.  相似文献   
9.
实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对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实现助农增收,发挥了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钢  李俊飞  白瑞  戴政 《油气储运》2019,(10):1119-1124
针对单一缺陷油气管道的剩余强度预测问题,深入分析影响管道剩余强度的相关因素,对主成分分析(PCA)、支持向量回归法(SVR)及PCA+SVR 的基本原理和组合过程进行总结,利用从文献中获取的单一缺陷管道相关数据,使用PCA 对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最后使用SVR 模型进行剩余强度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其他常见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以此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影响因素中,管道钢级对油气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最大;PCA+SVR 预测模型的预测平均误差为1.91%,均方根误差为0.34,证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所有预测结果均小于实际剩余强度,证明该方法的保守性相对较强,会导致管道工作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