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8篇
农业科学   99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华北地区5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利用熵权法来确定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键属性指标,以1998—2017年华北地区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主要数据,运用控制图理论描画数据的波动变化和可控性。结果表明,除河北省外,其他4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先增后减,且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几乎同步增减,但整体上华北地区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处于稳态可控的。同时,为了减少居民贫富差距,可鼓励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来提高可支配收入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董婷  张婷 《上海蔬菜》2021,(3):84-85
温度是影响园艺产品贮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会从水分蒸腾、呼吸作用、营养物质含量等方面影响园艺产品的品质.该文总结了果蔬产品在采前、采时、采后不同阶段温度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果蔬贮藏方法及部分园艺产品适宜的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玉铃花Styrax obassia的开花动态,揭示其繁育系统的基本特征,认识其生物学特性,为玉铃花杂交育种、生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城市园林绿化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田间观测玉铃花开花动态特征、花部结构、昆虫访花特性,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等方法确定其繁育系统类型。【结果】(1)玉铃花的花期为4月中旬至5月初,始花期为4月15—18日,盛花期为4月19—26日,末花期为4月27日—5月2日,单花花期约3~5 d。(2)总状花序下垂,开花顺序由花梗基部向先端分2~3区段开放, 30个总状花序的小花数量平均为(25.3±1.8)个。(3)开花1 d后的花粉活力最强,雌雄蕊成熟时间部分重合,P/O为(646.30±64.35),OCI为4。(4)访花昆虫主要有中华蜜蜂Apis cerana、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等。【结论】玉铃花开花始于4月中旬,结束于5月初,盛花期持续1周时间,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的类型,部分为自交亲和。图3表1参25  相似文献   
4.
2010年夏在慈溪市白沙路鲜食白花大粒蚕豆大田中发现因小黑蚕豆和白花大粒蚕豆自然杂交而产生变异的F0代变异单株,然后经F1到F5代的连续单株选择,经过F6代的株系选择和F7代的优系繁育,育成了杂色蚕豆新品种——清蚕2号。其株高约90 cm,分枝6~7个,花瓣上部白色,花托处红色,每荚1~3粒, 3粒荚占比仅10%,干豆形状短圆,干豆色泽底色为淡黄色,其侧面有八字形棕褐色条带,豆眼黑色,百粒质量为100 g。“清蚕2号”株型紧凑,植株中等,整齐度高,田间性状稳定,长势较旺盛,抗病性较强,适应性、抗逆性强,结荚多,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方法,试验设计并合成针对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以及新城疫病毒N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探针及探针反向序列,并将下游引物和探针反向序列进行生物素标记。将探针与不同编号的荧光编码微球偶联。通过将探针-荧光编码微球偶联物与HA、NP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检测荧光信号建立禽流感和新城疫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非特异性反应很小,无明显交叉反应,该液相芯片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新城疫病毒、H9亚型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三株病毒毒株抗原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4)、10~(-5)和10~(-5)。同时,检测结果显示:三个毒株同步检测与单个毒株分别检测在检测的灵敏上度基本相当。研究建立的可以同时检测新城疫病毒、H9亚型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方法,为该类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工具,同时也为其他类似病毒的检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作物病害识别模型,提高识别性能,解决作物病害识别性能低、泛化效果差等问题。【方法】通过数据增广技术增加样本多样性,引入聚焦损失改进模型学习目标,解决样本非均衡问题,分析比较不同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识别性能,并用类激活图生成技术度量模型的可靠性。在番茄叶部病害数据集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应用数据增广技术后,模型在简单背景样本上的识别准确率提高了1.0%,在复杂背景样本上提高了12.5%;聚焦损失使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0.1%;该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99.8%,对各类病害的召回率在97.3%以上;应用类激活图技术生成的显著性图可有效标识模型在识别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区域。【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病害图像样本非均衡问题,提高了病害识别模型的泛化性能,同时类激活图可以用于分析模型的可靠性,从而为番茄叶部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 Kuntze)和德国补血草(Limonnium tataricum)的耐盐能力。【方法】以中华补血草和德国补血草为试材,设置1.66 (对照CK),4,6,8,10,12,14 mg/g NaCl胁迫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2种补血草的生长情况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电解质外渗率等指标变化,并比较2种补血草叶片的盐腺分布特征。【结果】在1.66~8 mg/g NaCl胁迫下,2种补血草植株外部形态无明显变化;在10~14 mg/g NaCl胁迫下,随盐胁迫程度的加剧,2种补血草盐害症状加重,且德国补血草比中华补血草盐害程度深,出现盐害症状时间早。在 1.66~10 mg/g NaCl胁迫下,2种补血草叶片中的MDA含量变化小,德国补血草在NaCl含量为12 mg/g时、中华补血草在NaCl含量为14 mg/g时,MDA含量上升;SOD活性均随NaCl含量的增加而先升后降,中华补血草增幅大,而德国补血草降幅大;2种补血草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均随NaCl含量的增加而总体呈上升趋势,德国补血草上升幅度大。中华补血草叶表皮分布的盐腺直径极显著小于德国补血草,分布密度极显著大于德国补血草,盐腺面积所占比例较德国补血草大。【结论】中华补血草能耐NaCl含量为14 mg/g的土壤,德国补血草能耐NaCl含量为12 mg/g的土壤,中华补血草的耐盐性强于德国补血草。  相似文献   
8.
以地衣种盖度为指标,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额尔齐斯河大峡谷不同类型20个样点的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大峡谷岩面生地衣共有32种,两个变种,隶属于4目、10科、16属。它们组成5个群落类型,各群落内的地衣种之间具有相似的生境。同时发现在额尔齐斯河大峡谷森林生态系统中岩面生地衣群落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岩石的种类、森林郁闭度等生境因子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低温被认为是诱导‘短柄樱桃’花芽休眠解除的关键因子,而花芽如何响应低温并完成积累仍不清楚。植物bHLH转录因子可以响应低温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过程。研究小组在‘短柄樱桃’花芽转录组文库中发现了30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bHLH类转录因子,但其结构特征和低温诱导表达模式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30个bHLH转录因子的基因结构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编码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在594~2 190 bp之间,可编码197~729个氨基酸序列。氨基酸保守基序分析发现25个出现频率高于50%的保守位点,属于bHLH典型结构域序列特征。利用保守域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加入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的30个桃bHLH家族成员及26个拟南芥bHLH家族成员,樱桃bHLH转录因子被分为9个亚族,其中第Ⅲ组成员最多,主要涉及ABA的信号转导途径及逆境响应。实时定量表达分析发现,所有基因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只是幅度不同,最高点均出现在低温处理192 h,说明30个bHLH转录因子均受低温诱导表达,可能参与低温诱导花芽休眠解除分子调控,但其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探明中国樱桃bHLH转录因子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设施蔬菜的增产效果,以当地主栽豆角品种赤玉三号为指示品种,在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设施农业园区设置常规施肥(CK)[复合肥(养分含量≥45%,N-P2O5-K2O为15-15-15)750 hm2、磷酸二铵375 kg/hm2],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T1)、常规施肥+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2)、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T3)、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4)、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5)6个处理,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豆角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施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后,可降低设施大棚土壤pH,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及豆角产量,且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农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施肥模式最佳,豆角产量为34 693.9 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2 653.1 kg/hm2,增产率为8.28%。在日光温室豆角生产中,建议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作为最佳施肥方案,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豆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