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牡豆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2002年以垦农19为母本,滴200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该品种需≥10℃积温2 450℃左右,在适应区域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 d左右,2009~201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等优点,2012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相同条件的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为24~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3.
4.
牡豆10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以黑农48为母本,黑河4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倒性好,籽粒较大,有光泽,商品性好,田间表现中抗灰斑病。2012-2013年全省10点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3125.0公斤/公顷,2014年黑龙江省5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918.1公斤/公顷,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对吉林省龙井原位保护区野生大豆定点采种,种群L(取样距离设计为50 m)覆盖整个龙井原位保护区。按天然地理分布人为分成A、B、C 3个小种群;同时,在小种群B中取小种群B’(包括32份材料,取样距离设计为18m)。聚类结果表明,90份材料主要划分为两大类群,其它材料亲缘关系较远。龙井原位保护区的野生大豆呈斑块分布,而且小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25个SSR位点的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是0.3072~0.8393,平均值为0.6788;Shannon-weaver指数分布范围是0.5856~1.9348,平均值为1.3663,表明龙井原位保护区的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个小种群的Simpson和Shannon-weaver指数趋势一致,均为A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生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分析和利用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对黑龙江省70份野生大豆进行种质资源的生态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的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变幅分别为52~240 cm,804~2 281荚,1.90~84.85 g,其变异系数比较大,说明野生大豆在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百粒重与茎粗和单株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茎宽和单株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当茎宽和百粒重增大时,单株粒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的蛋白质、油分、蛋脂含量分别为43.36%、13.39%和57.75%,变幅分别为37.48%~53.82%、6.35%~20.97%和51.60%~63.51%。油分含量和蛋脂含量变异系数较小,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大,多样性丰富。黑龙江省野生大豆在单株粒重、单株荚数、株高等生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可以利用野生大豆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来改善栽培大豆的特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为53.82%,为提高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提供优质基因。  相似文献   
7.
试验地点选在延吉市林业局的帽儿山林场、龙井市林业局的智新林场、勇新林场和延边大学农学院后马蹄山,共选伐样木28株,实测每株样木0.1、0.2、0.3、0.4、0.5、0.6、0.7、0.8、0.9 h的相对高处直径。计算各株样木的相对直径,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为天然林赤松和人工林赤松的相对直径不因起源的不同而不同;进而对同一林分内不同赤松样木的干形进行了分析,结果为其相对干形基本一致。通过回归得到预测赤松单木任意部位直径经验方程为Dn:=0.1315D1.3+1.2763nD1.3+1.9645n-0.0265。在树干干形的测算理论中,干形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赤松相对干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林业生产实践与科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室内模拟干旱对大豆萌发性状的影响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22份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品系)为研究材料,使用快速简便的高渗溶剂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试验,探讨干旱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品系)萌发性状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不同品种进行抗旱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的吸水率、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根长指数均比清水对照低。品种间萌发性状存在差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相对发芽率,为73%,变异幅度为4.25%~44.56%,变异系数最小的为12h吸水率,为11%,变异幅度为28.54%~48.75%,12h吸水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根长指数与萌发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大豆芽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初步鉴选出4个强抗型大豆品种,分别为:晋大74、晋大70、晋大83和晋大73,鉴选出3份敏感型品种,分别为晋大75、黑珍珠、扁茎豆,其他15份品种为中抗型品种。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蛋白大豆品种牡豆15的高效栽培技术,本研究设播期、密度及施肥量3个因素,研究这3个因子对牡豆15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因素条件下,牡豆15产量变化范围为1 958.97~2 851.28 kg·hm-2,最大变化幅度为45.55%;蛋白质含量均值变化范围为42.19%~45.06%,最大变化幅度为6.80%;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气孔导度均有影响,其中播期和施肥量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种植密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大且低种植密度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同时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升细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高产量栽培方案为4月30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为350 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栽培方案为5月7日播种,保苗30万株·hm-2,施肥量4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苗期不同抗性大豆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对大豆花叶病毒(SMV)胁迫的响应。[方法]以感SMV品种合丰25和抗SMV品系牡304为材料,以东北地区SMVⅠ号株系为毒源,测定接种SMV后苗期不同抗性大豆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SMV胁迫下,除Fo和q N升高外,其他荧光参数均有所降低,抗SMV品种(系)的变化幅度较小。随着胁迫时间的推移,Fm、Fm’、ΦPSII和Fv/Fm逐渐降低,Fo和q N逐渐升高,q P先降低后升高,且抗SMV品系牡304和感SMV品种合丰25分别在6 d和12 d出现最低值。受SMV胁迫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抗病品种(系)叶绿素含量的上升幅度大于感病品种(系),感病品种(系)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率大于抗病品种(系)。[结论]苗期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可作为鉴定大豆对SMV抗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