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DBW)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致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DBW患者106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7例;年龄25~59岁,平均44. 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 5~13d,平均5. 65d。致伤原因:火烧伤75例,热液烧伤3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n=53)和对照组(n=53),VSD组行VSD+游离植皮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清创换药+游离植皮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补体C3a等炎性因子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NPY)、前列腺素E2(PGE2)等致痛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7d VSD组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80. 86±9. 12)%vs.(69. 58±7. 30)%],疼痛评分、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2. 78±0. 29)分vs.(5. 79±0. 62)分,(19. 26±2. 04) d vs.(25. 74±2. 65) d,(23. 63±2. 44) d vs.(30. 51±3. 19) d,(3. 29±0. 35)万元vs.(3. 92±0. 41)万元](P <0. 05)]。治疗后7d,VSD组血清CRP、TNF-α、IL-8、补体C3a及5-HT、NPY、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 92±9. 93) mg/L vs.(18. 87±1. 96) mg/L,(35. 74±3. 61)μg/L vs.(67. 94±6. 88)μg/L,(32. 92±4. 37)μg/L vs.(60. 76±6. 19)μg/L,(13. 52±1. 50)μg/L vs.(16. 77±1. 72)μg/L,(109. 92±10. 16) ng/L vs.(143. 97±15. 22) ng/L,(112. 86±11. 41)μg/L vs.(154. 37±16. 03)μg/L,(121. 33±12. 42) pg/m L vs.(186. 93±18. 72) pg/m L,P <0. 05)]。结论 VSD可促进DBW愈合,降低炎性因子及致痛因子水平,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顺腋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87例顺腋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的病例资料,统计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其出现的原因,阐述防治措施。结果:187例患者中有2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血肿6例(3.21%),切缘愈合不良10例(5.35%),皮肤坏死2例(1.07%),异味残留8例(4.28%)。结论:顺腋纹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无功能障碍的优点,术中操作规范,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 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miR-155:作用于靶基因抑制性κB激酶家族相关死亡域蛋白,减弱核转录因子κB活性,按照次级效应方式对炎性因子的释放产生抑制效果,降低机体损伤。 慢病毒载体:是以人类免疫缺陷Ⅰ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 背景:目前有研究关注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在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如miR-155靶向抑制KB激酶,进而减弱核转录因子κB活性,在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发挥作用,然而仍存在病理机制有待研究和确认。 目的:观察miR-155通过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对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采用温水水浴模拟烫伤法建立烧伤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烧伤大鼠随机分为烧伤急性肺损伤组、miR-155增强试剂组和miR-155抑制试剂组,液体复苏后,miR-155增强试剂组、miR-155抑制试剂组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入5 μL的miR-155-mimics和miR-155-inhibitions。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肺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及环氧化酶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miR-155抑制试剂组、烧伤急性肺损伤组及miR-155增强试剂组肺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加重(P < 0.05);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与烧伤急性肺损伤组相比,miR-155增强试剂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增加(P < 0.05),而miR-155抑制试剂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降低(P < 0.05);③Western结果表明,与烧伤急性肺损伤组相比,miR-155增强试剂组核转录因子κB、环氧化酶2蛋白表达增加(P < 0.05),而miR-155抑制试剂组核转录因子κB、环氧化酶2蛋白表达降低(P < 0.05);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iR-155抑制试剂组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增强,呈深棕色,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的胞质及胞核内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最明显;⑤上述数据证实,肺组织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活性降低,可以通过下调miR-155来实现,从而降低肺损伤组织间的炎症反应。实验于2018年6月经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1801270)。 ORCID: 0000-0002-3169-5146(黎鸿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温下不同时长的缺血对大鼠皮瓣异体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Brown Norway(BN)大鼠下腹部皮瓣原位移植至Lewis大鼠,根据移植皮瓣在常温下总缺血时间的不同分为lh、2h、3h和4h组.另以供、受鼠均为Lewis大鼠5对作为对照组,该组移植皮瓣常温下总缺血时间为4h.观察移植后皮瓣的存活情况;术后取皮瓣组织,行HE染色以观察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行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XCR3阳性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lh、2h、3h和4h组移植皮瓣的存活时间分别为(9.0±1.2)d、(8.6±1.1)d、(8.8±1.3)d和(7.0±0.8)d,4h组存活时间短于另外3组(P<0.05).术后6天,4h组皮瓣表皮脱落,淋巴细胞浸润严重,排斥反应分级高于其他3组.4h组CXCR3阳性细胞占总浸润细胞的(50.1±8.4)%,高于其他组.结论 皮瓣常温下缺血时间超过3h,异体移植后排斥反应加重,其机制可能与CXCR3阳性的淋巴细胞激活、浸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旋转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骶尾部巨大压疮(15 cm×9 cm~18 cm×12 cm)患者,设计以双侧臀上、下动脉穿支为蒂的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压疮创面,皮瓣切取面积30 cm×18 cm~45 cm×25 cm。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其中6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3个月,压疮无复发,皮瓣弹性良好,双侧臀部基本对称。结论采用双侧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旋转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疤痕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手部烧伤后疤痕畸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坏死和感染病例。其中痊愈(瘢痕消失手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34例,痊愈率为70.83%,有效(瘢痕消失,手术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4例,有效率为29.17%。结论手部烧伤疤痕治疗矫正是手部功能恢复重要手段,其疗效明显,可以较好地恢复患手的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阴囊阴茎局部皮瓣联合植皮修复会阴部乳房外Paget’s病Mohs描记外科切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对12例会阴部乳房外Paget’s病患者,行Mohs显微描记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后继发缺损面积最小约2 cm×3 cm,最大者累及1/2阴囊皮肤、部分阴茎皮肤、一侧部分腹股沟区皮肤,面积约20 cm×15cm。设计阴囊阴茎局部皮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继发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理检查均证实为Paget’s病。结果切口Ⅰ期愈合9例,Ⅱ期愈合3例。切口感染4例,包括转移皮瓣坏死并感染2例,植皮区小范围皮肤坏死2例,均经换药或重新植皮后治愈。1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者术后出现淋巴瘘,经再次手术处理后痊愈。结论利用阴囊阴茎局部皮瓣的延展性修复会阴部乳房外Paget’s病切除后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实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