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1990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院共收治电烧伤32例,采取早期切痂植皮,早期皮瓣转移等方法,提高了治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减轻了残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2岁以下者7例(最小年龄为2岁),13岁以上者25例(最大年龄60岁)。电压超过380V者15例。平均烧伤面积为9%,最大烧伤面积为36%,治愈14例,死亡1例;电压220V者17例,平均烧伤面积3%,最大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根治性切除及创面的修复方法,以求得最佳疗效。方法:对28例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根据缺损创面的基底和局部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和组织即时修复。结果:28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随访2~6年无1例复发,移植组织全部成活,且原皮损处都较好地恢复了正常皮肤外观,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现代整形外科技术,可有效修复局部广泛切除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后较大创面缺损,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3.
1986-01~1995-11,我院共收治烧伤患者1836例,其中32例的创面并发了侵袭性感染。我们在治疗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0.5~65y,烧伤面积为4%~74%;创面热液烧伤18例,火焰烧伤14例;伤后6h以后入院者28例,最晚者为烧伤后11d入院。入院后24h内行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于深度烧伤后早期处理与后期畸形关系。方法 :治疗70例 ,共100只手。结果 :手功能完全恢复60例。稍有障碍4例 ,基本恢复2例。结论 :手深度烧伤后早期合理处理能有效恢复手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共接收21例拇指远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转修复,全厚皮片植皮皮瓣供区。结果:术后21例皮瓣、皮片全部存活。随访6~18个月,拇指外形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2mm。结论: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缺损,手术简易,设计灵活,成功率高,不必寻找指定动脉,不损伤供区主干血管,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皮瓣内带有皮神经,术中可与缺损区的神经断端吻合,利于恢复保护性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一种失控的、持久的炎症反应,是由感染因素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脓毒血症是小儿烧伤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凶猛,病情变化迅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功救治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烧伤后6 h开始的液体复苏治疗)患者的治疗方法 ,旨在进一步提高延迟复苏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将72例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患者按不同时期治疗措施的不同分成常规组及综合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综合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乳酸(BL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下降,碱缺失(BD)上升;其治愈率高,病死率低,心、肺、胃肠等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及脓毒症发病率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快速有效的综合复苏、早期削(切)痂植皮术、及早保护主要内脏器官功能、尽早经肠喂养、扶持机体免疫功能和防治肠源性感染等构成的综合救治方案是提高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64例烧伤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烧伤后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诊断,治疗以及对多脏器功能衰竭转归的影响。方法 分为烧伤休克的治疗、全身治疗和创面治疗3部分进行。结果 64例中并发2个脏器功能障碍42例,死亡5例,占11.9%;3个脏器的14例。死亡5例,占37.8%;4个脏器以上的8例,死亡7例,成活1例,占87.5%。结论 严重烧伤后由于二次打击因素的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高,与MODS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高度重视SIRS向MODS转变过程中的高危因素,阻断或削弱二次打击是防治MODS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改善和 /或加快器官功能的恢复。方法 提出良好有抗休克指标 ,手术中严密监测 ,术式的合理安排及术后有重要脏器功能、自身免疫维护 ,术式上可采用切痂后自体微粒皮移植、邮票式植皮及异种皮覆盖三种方法 ;结果 治愈 14例 ,死亡 1例 ,住院时间 31d~ 116 d,平均 48.5 2± 15 .36 d。结论 早期切痂可以克服和避免休克期切痂及切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综合营养策略在危重烧伤脓毒症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策略在危重烧伤脓毒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危重烧伤病例随机分为二组,综合营养组(综合组,n=26)和常规营养组(常规组,n=20),综合组采用由早期肠道喂养(EEF)、谷胺酰胺(Gin)、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等构成营养新策略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愈率、脓毒症发生率,观察2组间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d(TNFct)的动态变化。结果(1)综合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缩短。(2)综合组脓毒症发生率、心肌损害和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下降(P〈0.01~0.05)。(3)2组血浆PA均下降,但常规组更明显(P〈0.01~0.05)。(4)2组CRP、PCT、TNFα均升高,但以常规组更为明显(P〈0.001~0.05)。结论由EEF、Gin、rhGH构成的综合营养策略有助于改善危重烧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烧伤创面愈合,降低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危重烧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