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阑尾类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强  王道岭  张凡  韩煦  杨华  闵军 《腹部外科》2008,21(2):112-113
目的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007年收治的6例阑尾类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恢复顺利5例,并发切口感染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3~12年5例,随访6月1例,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阑尾类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手术彻底切除癌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组织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培养12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以自体肿瘤组织裂解物致敏并诱导成熟制备成树突状细胞瘤苗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12例患者共进行了41次瘤苗治疗.结果 90ml外周血诱导出树突状细胞的数量为1.69×107(1.69×107 ±9.44×106),63.41%(26/41)人次瘤苗注射后出现迟发性超敏反应,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平均随访9个月,在已有肝癌复发转移的4例患者中,1例稳定时间已达17个月,3例肝癌仍有进展,8例行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应用瘤苗进行治疗的患者6例无复发转移征象,2例在治疗期间发现肝内复发进展.结论 自体肿瘤组织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瘤苗可激发肝癌患者的免疫反应,安全可行,无不良反应,可应用于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建立更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87只,完全随机法分组,其中移植组48只、非移植组36只、假手术组3只,实验共分胆管-胆管重建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非移植组和假手术组7组.各手术处理组以出现明显胆道并发症或移植后14 d作为观察时间终点.通过肝脏大体标本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测和血清学分析等判断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移植组总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9.6%,明显高于非移植组(25.0%)和假手术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中,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组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管-胆管重建组(90.9%比50.0%,38.9%比11.1%,均P<0.05).非移植组中,结扎肝动脉组的胆道并发症高于不结扎肝动脉组(38.9%比11.1%,P<0.05).结论 经典"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改进.就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而言,胆管-十二指肠重建方式并非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研究70%肝切除对大鼠胎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增殖影响。分离孕3周SD大鼠胚胎肝细胞,将其移植入70%肝切除大鼠脾内,分别于移植后7天和30天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肝切除大鼠残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用图像分析法检测脾内移植肝细胞面积密度。与对照组比较,胎肝细胞移植后7天,肝切除鼠残细胞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Gz/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而其牌内移植 胎肝细胞面积密度则显著升高(P<0.05);30天后,残 细胞再生状态与移植胎肝细胞的面积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70%肝切除的肝再生有利于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后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酸性培养环境下大蒜素对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pH 5.6、pH 6.5和pH 7.2的完全RPMI 1640培养基对大鼠脾脏CD3-NKR-P1+NK细胞进行悬浮培养,并给予30 mg/L浓度的大蒜素进行处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干扰素(IFN)-γ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率,乳酸脱氢酶法检测NK细胞的功能活性.结果 酸性培养环境下大鼠脾脏NK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NK细胞功能活性明显受阻.在pH 7.2、pH 6.5和pH 5.6三种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大蒜素对NK细胞增殖率的影响表现为随培养环境的pH降低反而升高,以pH 5.6、培养16 h时达最高33.3%.与之相对应,NK细胞分泌的IFN-γ达(64.59±0.09)ng/L,较培养4 h时升高28%,且对小鼠淋巴瘤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也达到最高水平.结论 大蒜素可通过提高NK细胞IFN-γ分泌水平明显改善酸性培养环境下NK细胞的功能活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llicin on rat nature killer (NK) cell activity in vitro under acidic microenvironment,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CD3- NKR-P1+ NK cells isolated from the rat spleen were cultured in the complete RPMI 1640 medium ( pH 5. 6, pH 6. 5, or pH 7. 2 respectively), and treated with allicin at final concentration of 30 mg/L.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supernatant interferon (IFN)-γ levels. The percentage of NK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apopotosis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NK cell cytotoxicity toward YAC-1 tumor cells was detected by LDH release assay. Results Prolifer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NK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acidic microenvironment in vitro. Under the cultured condition of acidic pH below 7. 2, allicin seemed to promote NK cells proliferation, which reached to highest level of 33% at pH 5. 6 cultured for 16 h. Correspondingly, at pH of 5. 6, allicin induced a marked increase of IFN-γ concentration in the supernatant from (50. 07 ± 0. 38) (cultured for 4 h) to (64. 59 ± 0. 09) ng/L ( cultured for 16 h). The cytotoxicity of NK cells toward YAC-1 tumor cells was also found strong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 5. 6 cultured for 16 h. Conclusion Allicin favored to enhance the cytotoxicity of NK cells under the acidic cultured condition,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IFN-γ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丁酸钠诱导对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DC)细胞表型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按不同丁酸钠浓度和不同诱导时间分组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的细胞表型.结果 在丁酸钠诱导下,各组DC表面的成熟标志均显著下调,丁酸钠浓度越高下调越明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DC表面的成熟标志均显著下调;但是细胞的凋亡率也同时上升.结论 丁酸钠在体外可以显著抑制DC的成熟过程,以丁酸钠浓度为0.75mmol/L和培养48h为最佳的诱导浓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胆源性胰腺炎与胆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胆石性胰腺炎病人胆道感染情况。方法 观察 4 9例病人临床、生化指标和胆汁细菌学检查。结果 年龄、血糖和ALT 3项指标在胆汁细菌培养阴性组和阳性组中结果明显不同 (P <0 .0 5 )。 2 2例阳性胆汁有 32种细菌 ,包括 1 2种革兰氏阳性细菌、1 8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和 2种厌氧菌。最常见的微生物是埃希氏大肠杆菌 (2 5 % ) ,其次是肠球菌 (2 1 .9% )和链球菌 (1 2 .5 % )。结论 急性胆石性胰腺炎与胆汁感染有关 ,应该早期应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丙谷胺对ERCP术后胰腺功能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导丙谷胺对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对照组(S组)、奥曲肽组(O组)、丙谷胺组(P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血浆胆囊收缩素八肽(CCK-OP)及血清淀粉酶含量的变化。结果S组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13.6%,3/22),O组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5%,1/20),P组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4.0%,1/25),S组明显高于O组及P组(P<0.05)。术后6h及24hP组及O组血清淀粉酶与S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P组与O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hP组血浆CCK-OP明显低于O组及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P组与O组及S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谷胺可抑制CCK-OP的作用,与奥曲肽一样能有效地保护ERCP术后胰腺的功能,减轻酶血症,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早期急诊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急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5例DVT病人随机分成2组:手术取栓组29例,采用静脉切开取栓及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组36例,应用药物治疗。结果 出院时手术取栓组治愈率79.31%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30.56(P〈0.05)。随访发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手术取栓组17、39%明显低于非手术组60.71%(P〈0.05)。结论 早期急诊手术取栓能提高DVT治愈率,减少DVT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但其体内移植后能否有效整合入宿主肝板、在肝内能否进一步生长分化并表达肝细胞功能以及成瘤的风险等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目的:应用治疗性肝再生模型进行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肝内移植, 观察其在肝组织替代、体内的生长分化及成瘤性情况。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材料:选用BALB/c小鼠24只为受体,鼠龄6~8周,体质量20~ 35 g,雌雄不拘购自广州市实验动物中心。实验所用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由作者所在课题组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成。小鼠胚胎干细胞株E14由本院干细胞中心提供。 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肝再生模型+干细胞移植组和肝切除+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2只。前组分两次按50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倒千里光碱(retrorsine) ,间隔2周,第2次注射4周后行70%肝部分切除制造肝损伤;然后经门静脉分别移植1×105羟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荧光标记的细胞入小鼠肝内进行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移植。后组在行70%肝部分切除制造肝损伤模型后进行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组受体鼠肝脏内分布、整合与体内生长分化情况。2周后行白蛋白荧光免疫组化(双荧光染色)、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其功能状况。将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注入治疗性肝再生小鼠肝内,将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小鼠腋区皮下作为对照,观察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体内成瘤情况。 结果:①肝干细胞在受体鼠肝内生长情况:CFDA SE标记的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肝内移植1周,受体小鼠肝实质内可见散在绿色荧光分布。2周后,肝实质内绿色荧光分布区域明显扩大,且可见类似肝索样结构排列。②肝功能:共焦白蛋白荧光免疫组化(双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受体小鼠肝组织内可见标记细胞表达白蛋白阳性信号(呈黄色荧光),肝再生模型+干细胞移植组和肝切除+干细胞移植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 > 0.05)。③肝干细胞移植安全性:6周内未见畸胎瘤形成,而将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小鼠腋区皮下6周后则可见畸胎瘤形成。 结论: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移植入治疗性肝再生模型小鼠肝内后可有效在肝内能进一步生长分化并部分表达肝细胞功能;且此移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