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口腔与腋下体温的差一般为0.3℃~0.5℃,但临床上肿瘤患者的腋温和口温之间的差异存在较大的影响,为核对此种折算方法是否适用临床肿瘤患者,特采用两种方法测量观察.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的肿瘤患者152例,每例患者均采用同时口温和腋温测量体温的方法,观察口温和腋温的相差值.结果 2种体温测量值比较,腋温相加0.3℃折合口温与口温相比P<0.05(P1=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腋温相加0.4℃折合口温与口温相比P>0.05(P2=0.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腋温相加0.5℃折合口温与口温相比P>0.05(P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腋温测量体温与口温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失眠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以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寐,或睡眠较浅多梦,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头痛、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记忆力减退。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有心、肝、脾、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  相似文献   
3.
<正>B超引导下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进行直观穿刺,便于长时间留置,在肿瘤患者化疗时应用广泛[1]。但PICC置管术也有一些并发症,导管异位于右心房及以下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2]。本院于2014年1月对1例双侧均曾安装过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行PICC置管,因导管重叠在电极导线后方,故在行X摄片定位时对导管的末端位置判断错误,导致不必要的退管并再次置入现象。并在导管减压阀的重置过程中出现置入失败现象,现将经验教训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晓芬  张婷  顾健芳 《当代护士》2021,28(8):102-103
目的 观察耳穴埋籽后耳温变化对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收集60例符合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患者,采用耳穴埋籽联合乳果糖治疗,观察耳穴埋籽后耳温变化,从而将患者分为耳温变化组即观察组和非变化组即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耳穴埋籽联合乳果糖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7例,临床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临床有效率为9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籽后耳温变化对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便秘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但PICC置管后,由于留置时间长,可能会有局部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破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性,66岁。因"体检发现左肾肿块2月"入院。查体:肾区无叩击痛。检验:肿瘤系列阴性尿隐血(+)。肾脏MRI:左肾中极后部实质内结节状异常信号,相对肾实质T1WI呈等信号、T2WI+FS呈低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影,内见小条片状液化坏死区,边缘见条片状T1WI等稍低、T2WI低信号影,增强后皮质期病灶轻微强化,髓质期持续性明显强化,边缘模糊不清,范围约2.1cm×3.4cm,其后缘与左侧腰方肌分界不清;左侧肾后筋膜增厚(图1~5)。诊断:左肾中极后部实质性肿块,考虑恶性肿瘤(乳头状肾癌)侵犯左侧腰方肌。  相似文献   
7.
综述痰湿体质辨体调护的研究进展,阐述痰湿体质特征、形成因素,介绍痰湿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从饮食调护、运动调护、中药调护、情志调护、中医适宜技术调护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痰湿质辨体调护提供新思路,为痰湿质中医护理方案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表达突触素的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连续诊断的6例胃血管球瘤,8例其他部位的血管球瘤,7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胃血管球瘤大多发生在胃窦部的固有肌层,弥漫强表达突触素(5/6),而在其他部位的血管球瘤无突触素表达.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发生在胃底、胃体部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除弥漫强表达突触素(7/7)外,还高表达嗜铬粒素A(6/7)、CD56(5/7),不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0/7).结论胃血管球瘤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形态学有些相似性,且均可以强表达突触素,但其好发部位及免疫标记有显著不同可资鉴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