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华白蛉在形态上是可因学生地区不同,从而影响其形态和生态,致发生对黑热病具有不同特殊性的传播意义,还是值得观察。我们于1957——1958年在安徽省宿县,五河及萧县三个不同黑热病流行区,从事中华白蛉成蛉的采集与生态上一系列的观察,一面采集江苏徐州和山东泰安白蛉一批作比较,拟通过白蛉形态和生态上不同特点,以说明中华白蛉有否种型的区别。初步获得有以下几点,可说明中华白蛉因地区不同,在形态和生态上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别。兹将经过分述如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1958年8月分别在舒城县城北乡及城关镇进行蚊种与马来丝虫病关系的调查,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在城北乡调查15个农业合作社,约500个村庄及城关镇,有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骚扰阿蚊等五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仙游县榜头卫生院1984年收治二例松毛虫病,系本省之首次记录。例一,杨某,男,56岁,榜头东宫村农民。在7个月前撞伤,用酒按摩伤处,口服三七,无效,改服止痛片,痛有减轻,但一个月后伤处肿大,痛已扩大近心窝,夜间更甚,患者长期来无法平卧睡眠,只坐躺床上打盹。曾经医院检查、拍片,未能确诊。84年5月17日住院诊治。患者曾到马尾松林区劳动,但否认有接触松毛虫史。白细11,000/mmHg,淋巴40%,中性55%,嗜酸性5%,血沉25mm/小时。在左侧八、九、十的肋缘间有一隆起,试抽有脓液,切开排脓均10毫升,从脓腔内取出一断离的软骨(为第九肋骨),表面呈鼠咬状损坏,切  相似文献   
4.
蛔虫感染和蛔虫病在我国分布甚为广泛,尤其在农村地区儿童感染普遍而严重,影响健康、发育,有的还会危及生命。研究蛔虫卵在自然环境中的抗力和发育情况,可对防治蛔虫病流行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国内对蛔虫卵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尚少,在南方地区尚无这方面的资料报导,因此作者从一九六四年开始进行本项研究,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十余年国内外曾合成并介绍了几种新的抗钩虫药物,认为每种药物的疗效都有所提高,毒性也较低,原有一些驱钩药已逐渐不再使用。我组近几年来,对双萘羟酸噻嘧啶、左旋咪唑、四咪唑及灭虫宁四种药物试以不同的剂量和用法进行观察和评价,现报告如下。药物与检查方法一、药物 1.噻嘧啶为一种黄色无味不溶于水的结晶,国外商品名为“Antiminth”。我国商品称为“抗虫灵”,为浙江杭州第一制药厂1974年产品,批号741047,每片含基质100毫克。 2.左旋咪唑为一种白色性质稳定易溶于水的结晶,但在碱水中易分解变质,国外商品名为“Ke—trox”,我国商品称为“驱钩蛔  相似文献   
6.
1.在舒城县鹿超山及城北乡采集野生植物计有小蓼子、桃树叶、苦栋子、马蓼、臭椿、胖柳树、小别子、家槐花、马子棗、闹羊花(羊踯躅)、博落囘(号筒草)、半夏、马尾松、芫花(头痛花)、快活浆、蔑  相似文献   
7.
裂头蚴病(Sparganosis)是由孟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的幼虫寄生人体引起的疾病。本省过去在厦门(Manson,1882)、福州,古田(Campbell等,1936)、仙游(黄庆广,1957)等地共发现8例,以后未再见报道。自1979年以来,又在漳浦、福州、安溪、南安、仙游发现11例,除漳浦一例外,均为我校附属医院病例,虫体由本教研室鉴定,其中寄生在口腔的二例在本校学报发表。1980年仙游县医院和枫亭卫生院收治三例,特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8.
外耳道蜱寄生,病人有耳内不适、阻塞感,瘙痒和听力减退等症状。国内仅见郑燕等报道8例,但未说明蜱的种类。本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外耳道及耳周  相似文献   
9.
1962年作者发现福建医学院一位江口籍学生感染有姜片虫病。同年江口平民医院亦发现此种病例,且近年来其患病人数有所增长。为了进一步了解本病的流行情况及其流行病学问题,我们四个单位于今年7—9月间对该地区石庭公社的东蔡、江下和吴垱三个自然村进行了姜片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