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响力"是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对加强领导者的能力建设具有核心作用.本文就作为临床护理最基层的领导者-护士长,如何恰当地运用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为目标,来带动、影响、促进护理人员改进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上颌窦口开放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真菌性上颌窦炎61例,27例行鼻内镜下上颌窦口开放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术式(观察组),34例行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口开放术式(对照组),术后随访1~2年,比较2种手术径路对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1.5%(22/27),好转率为11.1%(3/27),无效率为7.4%(2/27);对照组治愈率58.8%(20/34),好转率为14.7%(5/34),无效率26.5%(9/34),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口开放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术式视野清晰,能全方位暴露上颌窦窦腔各死角,有利于清除病变组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鼓室内陷袋颞骨高分辨CT的表现及其中耳、乳突通气情况.方法 对43例(54耳)上鼓室内陷袋患者(内陷袋组)行颞骨高分辨CT检查,重建其乳突气房,对蒲氏间隙、鼓峡、盾板到锤骨柄的距离、上鼓室等进行观察.正常44耳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内陷袋组乳突气化良好率和气化不良率分别为9.3%、90.7%,其乳突气房平均容积为0.350 cm3;正常组乳突气化良好率和不良率分别为75%、25%,乳突气房平均容积为4.854 cm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内陷袋组盾板最低点到锤骨间距离平均值为0.20±0.05cm,对照组平均值为0.23±0.06 cm,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Ⅲ、Ⅳ级内陷袋盾板破坏,外上鼓室增宽,Ⅳ级内陷袋多伴听骨链破坏;④内陷袋组蒲氏间隙堵塞占66.7%,鼓峡堵塞占63%,上鼓室、鼓窦、乳突、中鼓室及咽鼓管口软组织影出现率分别为59.2%、66.7%、30%、16.8%、13%.结论 ①乳突气房发育是内陷袋形成的原因之一,其气化程度和内陷袋的程度无关;②内陷袋的形成和蒲氏间隙的狭窄、堵塞及鼓峡堵塞导致通气不良有关,炎性病变多以听骨链区域为主.  相似文献   
4.
缺氧诱导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中耳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并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中耳黏膜中的表达。方法取34只排除中耳病变的SD大鼠,从软腭进路以三氯醋酸烧灼一侧咽鼓管咽口建立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实验组),另一侧耳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IF-1α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耳黏膜的表达。结果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建模成功14例(14耳),建模平均时间为1周;正常对照组中耳黏膜HIF-1αmRNA表达灰度值为5.297±0.697,实验组为6.870±0.63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HIF-1α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计分为0.500±0.149,实验组染色计分为1.530±0.3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化学烧灼法烧灼咽鼓管咽口能模拟咽鼓管功能不良成功建立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HIF-1α在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动物中耳黏膜中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5.
上鼓室内陷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它与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内陷袋和内陷袋胆脂瘤的治疗是耳鼻咽喉科的一个难题,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本文综述了当前有关内陷袋和内陷袋胆脂瘤的各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对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就诊的58例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分成2组,穿刺抽液+冷冻+加压包扎组(19例),手术切除囊肿前壁软骨+对穿缝合组(39例),随访3个月到1年,观察2组治愈率、复发率,有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1次治愈后痊愈5例,复发14例,治愈率为26.3%,复发率为73.7%,有效率为78.9%,其中耳廓增厚6例,1例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观察组治愈38例,复发1例,经过1次穿刺后治愈,治愈率为97.4%,复发率为2.6%,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无耳廓变形、增厚,无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的并发症.结论 囊肿前壁软骨切除+对穿缝合是治疗复发性假性耳廓囊肿的高效、首选办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鼓室内陷袋和中耳通气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1人128耳内陷袋患者在耳内镜下检查并行TOS分级,行声导抗检查,记录鼓室图情况。其中25耳内陷袋患者行颞骨高分辨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结果 (1)声阻抗结果:128耳内陷袋中,B型鼓室图86耳(67.2%),C型:38耳(29.6%),As型2耳(1.6%),A型2耳(1.6%),有分泌性中耳炎病史共111耳,占86.7%,I级、II级、III级、IV级间的B型和C型鼓室导抗图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T检查结果:内陷袋组气化良好率和气化不良率为4%、96%,其乳突气房平均容积为0.706cm3±1.708cm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手术中证实25例患者上鼓室均有软组织堵塞引流不畅,和CT表现相符率达92%。结论中耳通气不畅和持续负压状态是内陷袋形成的主要原因,内陷袋的形成和咽鼓管功能不良、乳突气化差、分泌性中耳炎多个因素有关,需早期积极恢复咽鼓管功能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改善中耳通气功能防止内陷袋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喉真菌病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5年间收治的8例喉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本组患者中,2例患者仅停刖抗生素并禁声而愈;6例患者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同时禁声而治愈。随访9个月~1年,7例患者声音恢复正常,声带光滑;1例患背声音基本恢复正常,声带无叫显充血肥厚,结论 就喉真菌病的治疗而言,禁声和停用抗生素同样重要,并可考虑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用激素联合抗白三烯药物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该科就诊行多导睡眠监测并确诊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儿童40例,治疗前后对40例患儿进行儿童OSAHS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OSA-18)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查,并给予患者鼻用激素联合抗白三烯药物(内舒拿+顺尔宁)治疗8周,治疗后半年后复查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OSA-18及血清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 (1)患者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指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OSA-18评分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用激素联合抗白三烯药物治疗对儿童OSAHS的保守治疗有效,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缺氧情况及呼吸暂停指数,并能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泵注右美托咪啶,而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期恢复过程(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苏醒期MAAS评分及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前、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术后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30 min 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5 min MAAS评分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MAP水平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而实验组MAP、HR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对照组MAP、HR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寒颤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寒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抑制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清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