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罗通定经皮给药后,药物在大鼠脑、皮下、血管3个部位微透析液和尾静脉血浆的浓度变化。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取样,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皮下、血管的微透析液的药物浓度以及尾静脉血浆的药物浓度,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罗通定20cm^2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消除缓慢,脑、皮下、血管和血浆AUC0→10h分别为(387.19±162.81)、(245.97±74.60)、(211.41±65.19)和(1677.05±598.83)min·mg·L^-1。体内药物含量血浆中最高,脑微透析次之,血管微透析最低,经皮给药后的AUC脑/AUC血浆、AUC皮下/AUC血浆、AUC血管/AUC血浆分别为(23.45±6.51)%、(15.66±5.03)%和(13.87±5.84)%。结论微透析法能很好地应用于罗通定经皮给药后大鼠不同部位的浓度研究,反映脑、皮下和血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度紊乱的血管系统是恶性实体肿瘤的共性特征,肿瘤血管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肿瘤血管靶向药物也随之产生。但目前用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小分子或抗体药物存在脱靶效应及毒副作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如何改善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米疗法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潜力。根据肿瘤血管的特殊结构和功能特点,研究者们设计了多种不同的纳米递送系统用于肿瘤的治疗,如通过纳米技术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提高肿瘤血管灌注等,从而实现肿瘤的安全、有效治疗。笔者综述了近几年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的纳米递送系统,为设计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凝胶的体外经皮渗透影响因素,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Valia-Chien 双室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HPLC测定氧化苦参碱浓度,以药物累积渗透量为指标,对药物及渗透促进剂的浓度进行筛选。结果 氧化苦参碱经皮凝胶的最优处方12 h累积渗透量为(18.094±1.253)mg·cm-2,大鼠静注与经皮给药的血浆药动学研究表明,经皮给药的AUC(0-t)是注射给药的1.9倍(P<0.01)。结论 氧化苦参碱凝胶的经皮吸收能力良好,能长时间持续释放药物,有望成为新的给药剂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葛根素在自制眼用线性微透析探针上的体内外回收率与灌流速度、药物浓度的关系,以期为葛根素在兔眼内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测定葛根素浓度,通过体外正向法、反向法与体内反向法研究不同灌流速度和药物浓度对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在所研究的药物浓度和灌流速度的范围内,葛根素在微透析探针上的回收率与...  相似文献   
5.
汤湛  徐红燕  王俏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3):2101-2104
制备盐酸川芎嗪凝胶剂并研究其体外经皮渗透性。采用Valin-Chien双室渗透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以HPLC测定川芎嗪含量,考察含药量、薄荷油、月桂氮 NFDB3 酮用量对盐酸川芎嗪凝胶剂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凝胶剂处方的最佳组合:5%月桂氮 NFDB3 酮+5%薄荷油+8%羧甲基纤维素钠+8%盐酸川芎嗪,12 h累积渗透量平均值为(6 731.87±102.31) μg·cm-2,渗透速率平均值为(535.02±33.89) μg·cm-2·h-1,其体外经皮渗透近似零级过程。盐酸川芎嗪凝胶剂具有较好的经皮渗透特性,有望成为新的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大鼠微透析液和血浆中苦参碱的反相高效液相检测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至7.6~7.7)(微透析液测定:35∶65;血浆测定:30∶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5 ℃;进样量20 μL。结果 本方法测定苦参碱线性范围微透析液为0.10~25.00 μg·mL-1,血浆为0.32~81.80 μg·mL-1,相关系数均为1。微透析液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6.95 %,血浆RSD≤10.75 %。微透析液的平均回收率为94.7~105.9 %,血浆为98.6~107.9 %,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单、专属性强,适用于苦参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中微透析液和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京尼平苷在自制线性微透析探针上的体内外回收率与灌流速度、药物浓度、透析膜长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测定微透析样品浓度,考察不同灌流速度、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透析膜长对体外正向和体外反向回收率、体内反向回收率的影响。结果 自制探针性质稳定;探针回收率与京尼平苷的药物浓度无关,与灌流速度成反比,随透析膜长增加而增加;体外的正向与反向探针回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体内反向回收率低于体外反向回收率,与体外正向回收率无显著性差异;新探针体内回收率大于使用过1次的探针体内回收率(P<0.05)。结论 在京尼平苷的皮肤药动学研究中,宜采用体内反向回收率或体外正向回收率作为药物的探针回收率来校正。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体内外微透析回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红燕  汤湛  王俏  张望刚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1):1750-1753
 目的 研究微透析探针回收率与流速、药物浓度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川芎嗪为检测药物,测定不同流速、不同药物浓度时,体外正、反透析法的探针回收率,以及体内反透析法的探针回收率。结果 探针回收率与流速成反比,与川芎嗪浓度无关,体外正向与反向两种透析法得到的探针回收率差异较大。体外正向透析法与体内反向透析法得到的探针回收率比较接近。结论 药动学研究中,可采用反向透析法测得的体内回收率作为药物的探针回收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苄达赖氨酸温敏型眼用原位凝胶体外释放性及离体角膜渗透性。方法 考察泊洛沙姆P407及P188用量对处方凝胶温度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拟合筛选出最优处方;以市售滴眼液或溶液剂为对照,采用无膜法、透析袋法、透析膜法考察了该处方的体外释放性;采用Franz扩散池对该处方进行了离体角膜渗透研究。结果 该优选处方对角膜刺激性较小,胶凝温度为31.5 ℃,pH为6.95,渗透压为397 mOsmol·kg-1;相比于对照组,该处方缓释效果明显,未出现突释效应;离体角膜渗透研究结果表明,该优选处方6 h角膜累积渗透率及渗透速率均低于市售处方。结论 温敏型原位凝胶缓释效果明显,有望成为治疗白内障药物苄达赖氨酸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