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比研究,证实伴头部伤的股骨骨折病人骨痂形成和愈合速度较不伴头部伤的股骨骨折病人多而快。不加选择地对同期入院的伴或不伴头部伤的各22例股骨干骨折采用AO髓内钉固定。根据昏迷时头部损伤程度,将头部伤分为3级;按骨折片数目及形状,将骨折分为3类。大部份采用闭合复位内周定,本组中7例,对照组中仅2例采用开放复位。记录受伤至内固定的间隔时间。为了固定的稳定,使用髓内钉粗细依据骨折部位髓腔的直径而定。两组病例均施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观察超声刀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炎症介质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6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超声刀组(观察组,32例)和电刀组(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术中均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RP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超声刀组术后第3、5天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1.9±12.8)min vs (81.5±18.4)min]、术中出血量[(21.5±11.5)mL vs (47.9±28.6)mL]、术后腹腔引流量[(45.5±18.5)mL vs (66.2±19.5)mL]均低于电刀组(P<0.05)。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因胆瘘、腹腔脓肿的再返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电刀相比,超声刀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炎症反应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是此类手术值得推荐的解剖分离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水平,并了解其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法)检测88例进展期胃癌病人,根据术后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组50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组38例,10例早期胃癌病人,10例胃溃疡病人术前血清VEGF-D的水平,并探讨其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血清中VEGF-D的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组(P0.05),和早期胃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进展期胃癌病人中,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增加,浸润深度为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低分化型癌的病人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型癌的病人(P0.05)。而在性别、肿瘤位置、组织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D的阳性率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高水平的VEGF-D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以及组织分化密切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手术患者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几年来腹部手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治愈,死亡2例。主要死因为再手术后严重感染、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掌握外科基本功,遵循外科基本原则,剖腹手术时坚持全面探查,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技术,加强理论学习,是减少再手术的关键。及时掌握再手术时机提高再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86年1月三年间共收治外伤病人1683例,现将其中较严重的多发伤141例进行分析,并对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分析的对象可归纳为:①头面部外伤伴有昏迷、颅骨骨折、颅内血肿。②颈部外伤或有颈椎骨折、高位截瘫。③胸部外伤、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血气胸  相似文献   
6.
人工关节置换是应用生物材料制成人工假体,用以修复人体病损关节,以恢复人体关节的正常功能。目前人工关节的研制和应用日趋完善,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就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它在减少或解除髋关节疼痛、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本院近来成功开展了13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取得满意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例肠白塞病伴反复肠瘘病人诊治经过分析,总结诊治经验,以期减少误诊。方法对2002~2014年期间1例中年男性病人多次发生腹壁肠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人前两次肠瘘均通过手术治疗后再发肠瘘,第三次发生肠瘘并确诊为肠白塞病后,行激素冲击结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肠型白塞病误诊率高,多以腹痛为临床表现,诊断时应注意询问口腔、外阴溃疡及眼炎症状。对于反复自发性肠瘘病人需考虑是否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基础病因,以免盲目手术;同时,以激素和免疫调节药物为主的治疗手段有利于肠白塞病病人肠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9.
【病例】男,5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3月余到我院就诊。腹部B超检查示:肝右叶见6.0 cm×4.0 cm肿块,考虑原发性肝癌(PLC)。查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甲胎蛋白(AFP)正常。行腹部CT扫描示:肝右叶下段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内缘凹陷不平,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腹主动脉旁未见增大淋巴结。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考虑PLC)。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均正常,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肝右叶肝细胞癌。患者恢复良好,术后8 d出院。因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结石为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型管引流是传统手术方法,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1月,行胆总管探查术81例,术中经常规胆道探子探查及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其中21例(25.9%)探查后一期缝合胆管,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