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986年 9月~ 1989年 8月 ,在鼻部上取穴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 10 0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介绍于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0例 ,男 6 5例 ,女 35例 ;年龄 <2 0岁者3例 ,2 0~ 4 0岁者 5 2例 ,4 1岁以上者 4 5例 ;病程在 7d以内者 6 5例 ,8~ 10 d者 11例 ,11~ 15 d者 2 4例 ;扭伤后服中西药和外用止痛膏者 36例 ,曾用针灸、推拿、按摩和外用止痛膏者 34例 ,无其他治疗者 30例。2 治疗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 ,在患者鼻骨下端之中、鼻翼上方左右各取一点。常规消毒后 ,用 30~ 32号 5分长的毫针直刺 ,不穿透鼻软骨为度。针刺入后有强烈…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β-七叶皂苷钠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β-七叶皂苷钠的配伍液在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观察配伍液在室温下8 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其含量变化.结果:两药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8 h内,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β-七叶皂苷钠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剂在室温下8 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3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完全缓解组58例,未缓解组45例,难治复发组33例),选取同期本院的140例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福建省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福建省截止2013年12月31日报告的2008~2013年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建省2008~2013年共报告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77例(报告发生率为38.90/10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303例,占80.37%;异常反应59例,占15.65%;偶合症12例,占3.18%;心因性反应2例,占0.53%;不明原因1例,占0.27%。男女性别比为1.43∶1,<1岁婴儿占61.54%。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1.26/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发热、红肿、硬结(报告发生率1.03/100万剂次~8.25/100万剂次);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6.09/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3.71/100万剂次)。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第1剂次和接种后≤1d。结论总体上,福建省乙肝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和过敏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虽治疗药物繁多,但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干扰素具有清除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减少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减轻肝脏炎症.阻断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亦可防止肝细胞癌的发生.我院于2000年2月~2004年10月应用重组基因干扰素α-1b(赛若金),治疗CHB42例,以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根治性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模型分析早、晚期复发病例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126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60%),早期复发89例,占70.6%,以Ⅱ型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瘤体直径、血管侵犯、手术切缘、微转移灶和肿瘤分化程度与术后早期复发相关,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晚期复发37例,占29.4%,以Ⅰ型为主,肝硬化程度和术前ALT水平与术后晚期复发有关,肝硬化程度是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侵犯、微转移灶和病理分级是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预后因素,肝癌伴有肝硬化患者晚期复发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院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各外科病房2009年3、4及5月份手术病例各10例,对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的种类、用药疗程及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病例均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Ⅰ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6.14d.Ⅱ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5.8d.手术后单一和二联用抗茵药物率分别为74.55%、25.45%.结论 该院Ⅰ类、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应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80岁以上高龄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80岁以上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340 min、390 min、41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 ml、800 ml、1 000 ml,分别于术后42 d、51 d、83 d康复出院。围手术期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胃瘫2例,肺部感染、深静脉导管菌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无胰瘘、腹腔出血和腹腔感染者。3例均康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13个月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而死亡,另1例术后随诊53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高龄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禁忌证,只要具备熟练的专科手术技能及围手术期综合救治能力,80岁以上高龄患者仍可安全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肺腺癌患者中联合应用CEA检测和SELDI蛋白芯片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69例肺腺癌患者及7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标志CEA;同时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和CM10芯片检测该血清,经BiomarkerWizard软件分析,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种手段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的敏感度为62.319%(43/69),特异度为92.958%(66/71);SELDI-TOF-MS技术检测的敏感度为88.406%(61/69),特异度为68.182%(15/22);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2.609%(57/69),特异度为92.958%(66/71)。结论: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CEA和SELDI-TOF-MS技术联合检测蛋白标志比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CEA能提高对肺腺癌诊断的敏感度。但与单独使用SELDI-TOF-MS技术相比,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检验测定泌乳素腺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的方法,观察并分析泌乳素腺瘤患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变化并给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