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很高,是ICU中常见的潜在致死并发症,也是导致呼吸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营养不良也影响免疫功能,使机械通气的患者易于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影响患者的预后。本院2003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行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机械通气危重患者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早期大肠癌可以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但其疗效和预后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目的:评价内镜治疗早期大肠癌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对1986年1月~2005年10月经内镜确诊的早期大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治疗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9例早期大肠癌(104个癌灶)中,无症状人群普查发现34例,临床就诊发现65例。内镜治疗69例(共72个癌灶),外科手术治疗30例(包括内镜治疗后追加手术者,共32个癌灶)。内镜治疗组癌灶完全切除率为9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治疗组有1例病理证实癌组织浸润达黏膜下深层,肝脏有多个微结节转移灶。内镜治疗组经3个月~19年的随访,除19例失访、6例死于心脏病等疾病外,无一例肿瘤复发。比较两组黏膜和黏膜下层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和5年生存率,内镜治疗组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组相似(P〉0.05)。结论:早期大肠癌,特别是黏膜层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疗效和随访结果与手术治疗相似,且损伤小、安全、简便。黏膜下深层癌易发生转移,内镜下切除应注意判断肿瘤黏膜浸润深度,非提起征是内镜切除的关键指征。无症状自然人群普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ex change,PE)或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急性G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PE组在营养神经、早期康复干预、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PE治疗,IV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IVIG静脉滴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7,14d及1,6个月Hughe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7d血浆IgG、IgA、IgM、补体C3、C4及总蛋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7d血浆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及治疗后14d及1,6个月Hughe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及各时间点Hugh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及IVIG均是治疗急性GBS安全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光动力治疗10例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法 观察、并随访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行光动力治疗的10例食管癌患者,静脉注射光敏剂(photosan)2 mg/kg,44~48 h后应用波长630 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光动力照射治疗,连续两天为1个周期,1月后重复1个周期.术后1、3、6、12、18及24月复查胃镜并取病理,复查胸腹部CT,评价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光动力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次日肿瘤组织开始水肿坏死.术后1个月左右,胃镜显示原病灶部分或完全消退.第2周期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显示病灶几乎完全消失,胃镜病理未见肿瘤细胞.随访2 ~ 24月,胃镜、胸腹部增强CT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光动力治疗除光敏反应外,主要不良反应是一过性发热、胸痛、咳嗽咳痰、肺感染及吞咽困难,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2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2月出现食管瘢痕狭窄,经胃镜下扩张并放置食管支架后缓解.10例患者光动力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l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结论 光动力治疗较早.期食管癌疗效确切,全身不良反应较轻,对于光动力治疗后的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尚有待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结肠镜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3例接受急诊结肠镜检查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急诊结肠镜组与常规结肠镜组在平均住院日及输血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急诊结肠镜组检查成功率90.1%,总体诊断率64.5%。急诊结肠镜组平均住院天数6.9 d,常规结肠镜组7.8 d,急诊结肠镜组平均输血量275 mL压积红细胞,常规结肠镜组478 mL。结论急诊结肠镜对活动性出血可采取内镜下止血,为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减少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平均输血量。  相似文献   
6.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期间急诊科接诊腹部多发伤的安全防护管理及高效救治流程及对策。制定规划急诊科安全防护管理方案及腹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方案,制定急诊科疫情防控标准管理流程及腹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管理流程,在把好预防NCP“四个安全防护管理环节”上,做到确保病区安全,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实施以上救治措施,提高了救治效果、降低了死亡率。按照全防护管理流程及腹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管理流程保证了NCP疫情期间急诊科病区安全、医护人员安全、患者和陪护家属安全,无疫情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显著提高了腹部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温经活血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及对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温经活血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递速度及微循环障碍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及TCSS评分均降低(P <0.05);治疗8周及12周后,观察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及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呈增快趋势(P <0.05);治疗8周及12周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MCV及SCV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足背动脉内径、足背动脉流速、SOD及T-AOC呈升高趋势,ET-1、血栓素A2及MOD呈降低趋势(P <0.05);治疗8周及12周后,观察组足背动脉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人群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通过MSI检测和MMR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对30个中国北方人HNPCC家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①25个家系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1个家系为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4个家系表现为微卫星稳定(MSS);②在25个MSI-H家系的先证者中,检测到14种致病性种系突变(hMLH1基因突变9种,hMSH2基因突变5种),突变类型包括框移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区突变、错义突变,并发现3种新突变位点。结论中国北方人群HNPCC的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谱广泛而多样,应开展系统研究,以建立北方人群的HNPCC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库并制定相应的突变检测策略。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通常选用股动脉径路,但其卧床、肢体制动时间长(12—24h),穿刺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是其缺点,而经桡动脉径路则能减少或克服以上不足,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护理的负担,所以更为患者及医务人员乐于选用。然而随着应用的迅速增多,相应的并发症也在增多,如桡动脉痉挛、前臂血肿、桡动脉闭塞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我们在行PCI时出现了一些并发前臂血肿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MSI)之间的关系.方法 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大肠癌14例,随机留取经病理确诊的32例散发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大肠癌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检测腺瘤及癌组织中COX-2、MMR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及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 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状态.结果 COX-2在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3.6%(15/28)、42.9%(6/14),在散发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62.5%(20/32)、91.7%(22/24),HNPCC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明显低于散发大肠癌(P<0.05).HNPCC大肠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发生率[均为71.4%(10/14)]明显高于散发大肠癌[均为12.5%(3/24),均P<0.05].10例MMR蛋白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中,8例为COX-2低表达;4例MMR蛋白表达阳性的HNPCC大肠癌全部为COX-2高表达.在MMR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HNPCC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的表达均显著少于MMR表达阳性者(均P<0.05).MSI-H的HNPCC大肠癌、HNPCC大肠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低表达率分别为80.0%(8/10)、66.7%(12/18)、66.7%(2/3);与微卫星稳定(M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散发性大肠癌相比,COX-2在HNPCC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COX-2在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MMR蛋白表达缺失和MSI-H呈明显的负相关;COX-2、MMR蛋白表达、MSI的检测对于进一步研究大肠肿瘤的发病途径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