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综合医院颗粒剂型化学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部分的情况,为规范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内容提供参考。方法:调取该院西药房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有颗粒剂型化学药品的说明书,依照相关法规对其中有关儿童用药部分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非处方药中儿童用药部分标注情况较好;处方药中存在用法用量不一致、缺乏儿童用药数据和结果、儿童用药剂量算法不统一等情况。结论:颗粒剂型化学药品说明书应补充儿童用药数据和结果,生产厂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临床药学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范乳腺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癌患者428例病历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A组144例,B、C组各142例。A组术前0.5 h单次给予头孢呋辛,B组术后给予阿莫西林氟氯西林1 d,C组术前应用头孢呋辛,术后继续使用3 d。观察3组手术切口感染、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时间、费用。结果3组均发生切口感染2例,A组切口感染率1.39%,B组1.41%,C组1.41%,A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8.61%(142/144),B组98.59%(140/142),C组98.59%(140/142)。3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分别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0,5,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平均住院时间(7.0±0.6),(10.0±1.4),(12.0±1.8) d,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住院总费用分别为(4 815±288),(7 390±935),(10 275±1 409)元,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围手术期3种预防用抗菌药物方案切口感染率无差异。单次用药组(A)不良反应少,住院天数短,费用低廉,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专项整治中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使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5月甲状腺手术出院患者150例(对照组),2012年3~5月同类手术患者150例(干预组),对两组预防用抗菌药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抗菌药使用率由98.7%下降至56.7%,抗菌药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合理性均有明显提高(P<0.01),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有效地促进了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的合理应用,需继续加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荆门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荆门市2010年1195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95份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引起的ADR最多,占51.2%.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3.6%.ADR累及器官和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占34.4%.结论 临床药师应加强静脉应用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物的ADR监测报告工作,为临床安全用药服务.  相似文献   
5.
李杨华 《医药导报》2002,21(11):727-727
目的:了解奥沙普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奥沙普嗪片400 mg•d 1,睡前顿服.对照组50例,吡罗昔康片20 mg•d 1,饭后顿服.两组均4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60.4%),有效19例(35.8%),无效2例(3.8%),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显效26例(52.0%),有效20例(40.0%),无效4例(8.0%),总有效率92.0%.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沙普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性大,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中药不良反应用现有的不良反应监测方法是否合适.方法:以龙胆泻肝丸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例,从中、西医不同的理论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对于龙胆泻肝九出现的不良反应,传统中医理论则可对其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说明.结论:对于中药不良反应,我国应借鉴国外不良反应监测经验,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核心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18年荆门地区10家医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加强荆门地区医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方法 回顾性抽取荆门地区2018年10家医院(三级综合医院4家,二级综合医院3家,专科医院3家)剖宫产手术患者病历968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首剂给药时机、给药疗程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与调查的10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达100%,品种选择合理率三级医院79.5%,二级医院75.4%,专科医院87.8%;首剂给药时间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均在脐带结扎后,二级医院69.4%在脐带结扎后,30.6%在术后给药;平均给药疗程三级医院为2.7 d,二级医院为3.5 d,专科医院为2.3 d。抗菌药物的使用大部分为单用,但也存在少数患者有二联用药,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论 荆门地区医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趋于合理,用法用量逐步规范合理,但首剂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仍存在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8.
加强药学领域中药物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华 《中外医疗》2011,30(32):177+179-177,179
药物代谢学是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药物代谢的途径、稳定性、由代谢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参与代谢的酶及动力学参数等问题的研究,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与毒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高效低毒的药品。随着药物代谢研究范围不断扩展,涉及面越来越广泛,从药学基础研究、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组学,从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到新药研制、指导药物设计与结构修饰,以及个体化治疗用药指导、体内药物生物转化途径与代谢物研究、药物吸收转运、药物代谢的调节与代谢作用机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目前,药物代谢研究资料已成为世界范围新药申请注册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预前后荆门地区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荆门市二级以上医院2527患者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按照干预时段分为干预前组(2017年1~12月,1186例患者)与干预后组(2018年1~12月,1341例患者)。对两组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率由72.31%上升到88.95%。对于注射用头孢唑啉、注射用头孢他啶和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干预前组均采用2次/d给药方式,干预后组均采用1次/8 h给药方式。干预前预防用药疗程普遍较长,术后用药时间超过72 h者占29.5%,≤24 h者仅占21.8%。干预后,术后用药时间≤24 h者上升至47.9%。结论通过持续性药师干预,荆门地区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显著改善,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查阅有关国家标准、专著、学术期刊,对比高职高专教材《中药制剂技术》,发现该教材中可能存在某些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建议该教材再版时更新相关内容,以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