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我国首例同种异小肠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及肠道耐受性提高,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应减少肠外营养,术后4d从空肠造口给予2%的谷氨酰胺溶液,术后10d给予结晶氨基酸类肠道饮食并开始口服饮食,术后2个月改给肽类肠道饮食,术后4个月完全停止肠外营养,结果显示:术后移植肠功能逐步恢复,肠道耐受,在术后9个月中,病人体重和白蛋白得到很好维持。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20具(40例)成人尸体的腰动脉,阐明了腰动脉的数目、起源、走行、口径、长度、起始平面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及相邻两腰动脉间的距离。为临床上由腰动脉插管进行的选择性脊髓造影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血流心肌缺血诱导GLUT4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血流心肌缺血促进葡萄糖摄取增加的机制。方法:采用Northrn印迹法观察缺血心肌葡萄转运子4(GLUT4)mRNA的表达,并利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心肌GLUT4多肽的表达,结果:局部心肌低血流缺血后,心肌GLUT4mRNA和GLUT4多肽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伴随缺血心肌葡萄糖摄取明显增多。结论:心肌缺血能刺激GLUT4 mRNA和GLUT4多肽表达,使GLUT4数增加,进而促进心肌葡萄糖摄取增多,使缺血心肌能量需求得以平衡,有助于缺血心肌功能的恢复,提示低血流缺 刺激心肌GLUT4表达是一个重要的代偿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预备役部队卫勤分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备役部队的卫勤分队建设,应根据现役部队各级卫勤分队的编制,结合预备役部队特点及实际情况,在地理配置、人员编成、技术力量以及科室设置等方面进行科学编组,合理布局。现就预备役部队卫勤分队的建设谈几点思考:1 预编医院的选择1.1 预编医院的配置 卫勤分队在地理位置上,应选择在本级部队配置地域较集中,距本级部队首长机关较近、交通便利的医院。这样,既有利于分队战时快速集结动员,又有利于平时训练保障。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4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左室电影造影节段功能测定,并与心电图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左室节段功能和心电图均异常,心肌梗塞组为100%,心绞痛组为79%,两组差异显著;节段功能和心电图异常对心脏受损定位的符合率为94.9%。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并就肝肠联合移植适应证、排斥诊断与治疗、感染防治、肠功能恢复与营养支持进行讨论。方法 供肠长380cm,供肠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肝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FK506 激素 骁悉 赛尼哌方案。排斥监测采用内镜指导下肠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及临床观察。并采取措施防治感染和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病人恢复顺利,移植肠和移植肝功能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3个月时已摆脱全肠外营养,依靠肠内营养维持营养状态。结论 肝小肠联合移植对肠衰竭合并全肠外营养所致肝功能损害病人,是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肠移植后亚临床型细胞性排斥反应(SCR)的临床表现、肠镜下改变和病理特点.方法 小肠移植1例,受者为女性,34岁,供者为男性.应用抗CD52单克隆抗体行诱导治疗,术后单用他克莫司(Tac)、无皮质激素的维持治疗方案.怀疑发生可疑排斥反应(IND)级至I级排斥反应时,提高血Tac浓度,行短程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排斥反应控制不佳时,则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发生中度排斥反应时提高血Tac浓度,给予甲泼尼龙2 g,随后应用皮质激素递减方案.术后头2个月内,每周行2次肠镜和病理学检查,之后频次减为1次/周.结果 至随访结束患者已存活19个月(611 d),期间共发生有临床症状的急性排斥反应6次,亚临床排斥反应3次.3次亚临床排斥反应时,2次肠镜下未见明显改变,1次表现为斑点状的充血、水肿,放大肠镜下绒毛数量轻度减少.3次亚临床排斥反应的病理检查中,1次以黏膜上皮剥脱为主,隐窝上皮损伤较轻,组织学改变符合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而另2次以隐窝上皮的损伤为主,为可疑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SCR可能是临床排斥反应的早期阶段,无明显临床症状,肠镜下改变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但必须排除移植肠血管病变、肠梗阻、各类炎症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Campath 1H诱导和单用低剂量他克莫司维持的免疫抑制方案在2例小肠移植应用的经验.方法 小肠移植术中给予Campath 1H 30 mg及甲泼尼龙2 g.移植肠血管开放后给予他克莫司,术后早期从静脉途径给药,逐渐过渡至通过移植肠给予他克莫司.术后前3个月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维持在10~15μg/L,术后第4个月开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减低至5μg/L左右.结果 2例患者生存期均已超过1年,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第13个月时行移植肠末端造口关闭、还纳手术.2例患者各发生一次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不确定(IND级)至轻度(1级)排斥反应,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排斥反应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8个月发生一次轻至中度排斥,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病理证实排斥反应消失.Campath 1H应用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其后缓慢回升.无明显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征象发生.移植肠功能良好,分别于术后第21天和第14天摆脱静脉营养,依赖口服饮食维持营养状态.结论 小肠移植中应用Campath 1H诱导,单用低剂量他克莫司、无激素维持方案,能有效地控制排斥反应,不增加感染发生的机会,未发生GVHD.患者移植肠功能良好,能尽早摆脱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髓输注联合阻断共刺激通路对大鼠移植皮肤存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Lewis大鼠为受者,皮肤移植前经尾静脉输注供者(BN大鼠)骨髓细胞2×108 个,并于骨髓输注当天、输注后第2、4、6及8天腹腔注射抗CD25单克隆抗体,同时按照分组要求腹腔注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融合蛋白(CTLA4Ig组)、抗CD154单克隆抗体(抗CD154单抗组)以及CTLA4Ig和抗CD154单克隆抗体(联合处理组),于骨髓输注后第8天移植BN大鼠的皮肤.另以仅行皮肤移植者为对照(对照组).观察各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外周血中供者细胞嵌合率、T淋巴细胞凋亡率及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结果 各组均未观察到GVHD的发生.骨髓输注后第7天即可在CTLA4Ig组、抗CD154单抗组及联合处理组观察到嵌合现象,至第21天时,嵌合率仍维持于一定水平,联合处理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骨髓输注后第7及21天,CTLA4Ig组、抗CD154单抗组及联合处理组间两两比较,T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CTLA4Ig组、抗CD154单抗组及联合处理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联合处理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为(16.7±3.1)d,明显长于CTLA4Ig组和抗CD154单抗组(P<0.05).结论 骨髓输注联合阻断共刺激通路能够延长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其机理可能与诱导嵌合和T淋巴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观察生物蛋白胶封堵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AL)的效果。对术后2周内AL,先行禁食水、抗生素、生长抑素、全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引流管通畅,待术后2周,行造影及CT评估,更换黎氏双套管(30号),若患者为2根引流,待稳定后留存1根双套管;对入院时已处于术后2周AL,直接行造影、CT评估后,更换黎氏双套管(30号)。待更换黎氏双套管1周后,逐渐将双套管换细,此后应用生物蛋白胶行封堵,连续观察3 d后,封堵口无液体渗出,行全腹部CT评估。结果显示,21例患者中20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5.2%,封堵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0.0(25.0~51.0)d,成功患者均无吻合口狭窄、出血。结果表明,蛋白胶封堵治疗AL效果明显,封堵前行造影及CT检查,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窦道评估的影响,可有效评估窦道方向有无分叉及脓腔,可测量窦道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