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多数眶内肿瘤为原发病变,由于眶内的组织胚层多样,所以眶内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较复杂,种类繁多,且其发生率亦随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笔者对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肌锥内肿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兔眼瘢痕化模型的抗瘢痕化效果及对兔眼局部组织的毒副作用,探讨其作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形成辅助用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取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2眼,建立实验性瘢痕化模型。A组术后3d结膜下注射0.4g?L-1的MMC0.3mL,B组术中巩膜瓣下放置浸泡0.4g?L-1MMC的棉片5min,C组术后3d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0.3mL。应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观察结膜损伤情况。分别于术后7d、14d、28d分批处死实验兔,摘出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观察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光镜观察手术部位的病理改变。结果 术后3组均未出现结膜伤口渗漏,A组、B组角膜上皮点状缺损于术后1周消失,C组无角膜上皮点状缺损。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A组和B组结膜印迹细胞分级均为2~3级,C组为2级。术后7d、14d、28d光镜下,C组手术区球结膜下炎性细胞、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纤维组织增生较A组和B组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d,A组、B组、C组每高倍视野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2.83±2.08)个、(14.37±3.76)个、(28.12±6.74)个;术后14d,3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3.81±1.53)个、(16.28±3.78)个、(25.67±4.45)个;术后28d,3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1.96±1.45)个、(13.07±2.04)个、(17.69±3.11)个;相应时间点,A组、B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均较C组少(均为P=0.000),但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结膜下注射MMC能有效抑制手术后术区的瘢痕化,与术中常规应用MMC相比,其对结膜的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对其进一步研究有望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抗瘢痕化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局部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眼眶肌锥内视神经鞘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跟眶肌锥内神经鞘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神经鞘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的声像及血流信号各有特点,7例神经鞘瘤均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而13例海绵状血管瘤内部均未见彩色血流信号;动态检查时加压及解压过程中海绵状血管瘤有7例显示彩色血流信号。结论:结合肿瘤内部回声与血流信号特点有助于对眼眶神经鞘瘤与海绵状血管瘤进行鉴别诊断,并对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服务质量,达到建设智能化医院。方法:对多家医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医院的管理模式以及运作模式,提出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化医院的办法。结果:调查发现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20%以上。结论:医院的智能化管理是未来的趋势,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医院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病例 女,27岁.右眼进行性视力下降就诊。主诉:自觉右眼较左眼突出,视物不清,模糊有3月余,活动较左眼不灵活。眼科检查: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迟钝。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排除术前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未愈的患者,共30例(30只眼)术后发生高眼压。其中原发性视网膜脱离18只眼,糖尿病合并视网膜脱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以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为目的[1]。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联合下达《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试行办法》,开始了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工作[2]。但是从近年来的试点历程看,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导师、学生、医院培养满意度不高的局面[3]。多数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和科研工作的能力。因此,探索一套适合目前我国国情、有利于提高尖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水平的培养体制,是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高褶虹膜构型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中的构成情况,以明确高褶虹膜构型对PACG的临床病程是否有影响。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测138只PACG的眼前节结构,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8只,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0只。每例均扫描眼前节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采用高褶虹膜的诊断标准,至少2个象限符合所有条件才可诊断为高褶虹膜构型。结果共有30只眼诊断为高褶虹膜构型,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24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6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褶虹膜是PACG重要的发病机制,但是PACG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与是否存在高褶虹膜构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在胚胎期及生后发育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的表达,探讨HIF-1α与角膜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实验用Wistar大鼠分为8组:胚胎12d(E12)、胚胎16d(E16)、胚胎20d(E20)、生后1d(P1)、生后7d(P7)、生后15d(P15)、生后21d(P21)、成年组,每组3只鼠6眼,共48眼。每只鼠取一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表达,另一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角膜组织中HIF-1αmRNA的表达(E12、E16时鼠胚眼球较小,无法分离角膜组织,未行PCR检测)。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鼠在角膜发育过程中,HIF-1α的表达存在时空变化。E12时,由表面外胚层分化的两层细胞内可见明显棕黄色颗粒。E16时,分化形成的上皮层、基质层、内皮层中HIF-1α阳性表达显著。E20时,棕黄色颗粒集中表达在上皮层、内皮层,基质层染色较弱。P1、P7时,大鼠眼睑粘连,角膜各层中HIF-1α维持少量表达,上皮、内皮细胞较基质细胞染色明显。P15时,HIF-1α在上皮层阳性着色尤其强烈,细胞核、细胞浆棕黄色颗粒明显,基质层未见阳性着色,内皮层见少量细胞核着染。P21时,HIF-1α的阳性表达更加集中在上皮层基底细胞,基质层、内皮层表达阴性。成年组,角膜中仅在上皮基底细胞见HIF-1α阳性表达,余未见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HIF-1αmRNA在角膜发育期各组表达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00、P<0.05)。P1组与E20组之间,成年组与P21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IF-1α在大鼠角膜发育过程中存在阳性表达,且随发育时期不同表达部位、表达量发生变化。HIF-1α可能在角膜各层分化、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眼眶肌锥内肿瘤的病理分类及其影像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肌锥内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根据临床诊断及影像检查结果进行手术。结果:43例眼眶肌锥内肿瘤中,海绵状血管瘤24例,神经鞘瘤7例,血管淋巴管瘤6例,静脉性血管瘤6例。这些眼眶肿瘤在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上各有特征,结合两种检查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结论:眼眶肌锥内肿瘤中最常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其次为神经鞘瘤,血管淋巴管瘤,静脉性血管瘤。结合临床特点采用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