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甲氯芬酯合用氟西汀与单用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梗死后抑郁的病人分为2组,甲氯芬酯合用氟西汀组(简称合用组)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74±s 7)a],给氟西汀胶囊20 mg,po,qd×6 wk,同时加用甲氯芬酯,用法为d 1~14针剂300 mg,iv,gtt,qd,d 15起改用胶囊200 mg,po,tid,总给药6 wk,氟西汀组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74±8)a],给氟西汀胶囊20 mg,po,qd×6 wk,应用HAMD及NFD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合用组抑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4%,氟西汀组为7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合用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80%,氟西汀组为6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甲氯芬酯合用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改善的疗效与单用氟西汀近似。  相似文献   
2.
<正> 混苯主要指含甲苯、二甲苯及少量苯的有机溶剂,目前广泛用于工业,特别是油漆工业。混苯对于人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对机体的致癌作用已被公认,但对女性生理功能的影响报导较少,更未见苯毒性作用引起乳房肿块的报导。本文对油漆厂女工的生理功能等变化特别是乳房肿块发生率高及血清七种元素的变化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该病发生率比缺血性脑卒中低,但该病发生往往更为凶险,患者功能转归更差,病死率与致残率均更高。故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需引起重视,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患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主要症状为意识障碍、呕吐、头痛、感觉障碍、偏瘫等,又称之为脑淤血。出血性脑卒中多以药物治疗,而他汀类药物为临床一线降血脂药,该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而多项研究指出他汀类药物可较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对患者预后具有较为积极影响。而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相关报道较少。目前,关于他汀类药物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患者在住院期间是否可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至今仍然无法确定。故而本文对出血性脑卒中疾病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以探究他汀类药物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为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国桢 《苏州医学杂志》1999,22(2):77-77,105
我院自1996年7月~1997年12月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TAL)及拴塞(TA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17例共35例次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卒中效果,探究出血性卒中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5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5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立体定向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51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与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 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治疗后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治疗总满意率为94.12%。结论 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立体定向引流术进行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且患者经治疗后意识恢复较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一定程度好转,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对本次治疗较为满意,本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以及深入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孕产妇死亡率为衡量围产保健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各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别很大。近年来国内外对孕产妇死亡的生物学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有关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较少。为  相似文献   
7.
对370例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监测,本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277g,平均身长49.9cm,低体重儿(<2500g)的发生率为1.6%,出生后8~14d生长最快,28d平均累计增重981g、增长6cm、母乳喂养儿的身长和体重的增长速度和幅度均优于其他喂养方式。并对母乳喂养年龄,妊娠周数,出生体重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探究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血管再通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 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与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与GC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改善,恢复较好,且患者比较认可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组32例,腔隙性脑梗死组56例,并设对照组35例,入院后用罗氏公司Elecsys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叶酸、VitB12浓度。结果(1)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的血清叶酸、VitB12平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2)脑梗死组的血清叶酸、VitB12平均水平显著低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值均〈0.05)。结论血清叶酸、VitB12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比较特异重要的监测指标,对临床鉴别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有一定的帮助,并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4402名儿童血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许多研究说明原发性高血压开始于儿童时期。为了解郑州市儿童血压分布情况,儿童高血压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