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MicroRNAs(miRNAs)与银屑病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其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调控T细胞、细胞因子、固有免疫及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皮肤屏障等方面。miRNAs在血清和组织中均可以稳定存在,未来可能成为银屑病诊断、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监测治疗后反应及预后的新的标志物。本文对miRNAs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1995年1月至10月,我们应用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联苯苄唑霜剂(商品名霉克)治疗皮肤念珠菌病52例,同期用我院自制的克霉唑霜(内含3%克霉唑)治疗皮肤念珠菌病45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管淋巴样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可能与外伤、雌性激素、免疫机制等有关 ,也可能是一种良性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其临床和组织学表现与木村病相似 ,二者的关系尚有争论。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疗法、局部或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化疗药物、口服异维A酸、己酮可可碱、吲哚美辛金合欢醇酯等有一定疗效 ,但大多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梅毒性脱发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性脱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皮肤科1998年2月~2003年2月就诊的24例梅毒性脱发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分析。结果梅毒性脱发多发生在头顶、颞侧、枕部,如虫蚀状,也可发生弥漫性脱发,伴脱发区皮肤可有充血性红斑浸润,可伴眉毛、腋毛、阴毛脱落。结论梅毒性脱发易误诊,需加强梅毒血清检测。治疗以苄星青霉素为首选,毛发可完全恢复正常,不留瘢痕。  相似文献   
5.
6.
报告综合治疗HurleyⅢ级反常性痤疮1例。患者男,20岁。因头面部、躯干及会阴部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头部、面部、胸部及背部可见散在分布的绿豆大褐色色素沉着;腰骶部、双臀部、腹股沟及右侧阴囊可见散在分布花生米大的红色结节、囊肿、脓肿及溃疡,部分融合成片,伴有窦道形成,溃疡面可见脓、血性分泌物。诊断:HurleyⅢ级反常性痤疮。患者经过长时间内科治疗及外科换药,病情控制不佳,并出现低蛋白血症及中度贫血,后经外科行皮肤和皮下坏死组织切除清创术联合局部皮瓣移植术及窦道切除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1 病历摘要患者女,33岁。因四肢及躯干红色丘疹、斑块伴瘙痒半个月,于2017年10月7日来青岛市立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半个月前左下肢出现红色丘疹、斑块,瘙痒明显,曾于外院诊断为多形红斑,给予抗组胺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无改善。10d前患者病情加重,皮损波及四肢和躯干,部分皮损伴疼痛。患者近5 d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3℃。追问病史,患者发疹前1周曾有咽痛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Livin和Smac在鲍恩病(BD)及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BD和32例SCC中Livin和Smac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Livin表达:BD组高于BD癌旁组织(P〈0.001);BD癌旁组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CC组高于SCC癌旁组织(P〈0.001);SCC癌旁组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CC组高于BD组(P〈0.05).Smac表达:BD组低于BD癌旁组织(P〈0.01);BD癌旁组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CC组低于SCC癌旁组织(P〈0.001);SCC癌旁组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CC组低于BD组(P〈0.05).Livin和Smac在BD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在SCC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Livin的过表达和Smac的低表达可能在BD和SC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囊性蕈样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蕈样肉芽肿的特殊类型,国内外报道较少1.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病例1:患者男,51岁,左胫前增生性斑块2年。皮肤科情况:左胫前见3 cm×5 cm大小暗红色增生性斑块,边缘清楚并隆起,较厚褐色痂皮下可见糜烂面及脓性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浅中层弥漫淋巴细胞浸润。组织真菌及分枝杆菌培养(-),分泌物细菌培养示产气肠杆菌。诊断:芽生菌样脓皮病。治疗口服阿维A 20 mg, 1次/d, 1.5个月,头孢呋辛0.25 g, 2次/d, 2周,斑块消退,遗留淡红斑。病例2:患者男,53岁,右足跟上方斑块2年。皮肤科情况:右足跟上方见约4 cm×5 cm大小类圆形疣状斑块,局部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及痂皮。组织真菌及分枝杆菌培养示(-),分泌物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组织病理示: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浅层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诊断:芽生菌病样脓皮病。治疗:口服阿维A 20 mg, 1次/d, 2个月后皮疹基本消退,留有褐色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