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早期测定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在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组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明显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均明显扩张,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情况,超声法检测FMN对于其判断病情、预后及对并发症的防治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5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面积,比较2组患者各项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径、IMT和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作为冠心病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研究组)及6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测,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d)及心房纤颤(AF)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心房纤颤患者较非房颤患者患者LAD显著增大。结论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隐匿性病灶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CEUS、CDUS检查的乳腺结节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0例乳腺结节有27例良性病变,CEUS诊断正确20例,CDUS诊断正确18例(χ2=0.06,P〉0.05),CEUS+CDUS诊断正确26例。有13例恶性病变,CEUS诊断正确9例,CDUS正确4例(χ2=3.70,P〈0.05),CEUS+CDUS诊断正确12例。结论在乳腺结节良性病变诊断中,CEUS与CDU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对乳腺恶性肿块的检出,超声造影有明显优势,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在乳腺疾病的检查中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0例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采用手工压迫,B组采用止血器压迫,C组为弹力绷带压迫。观察3组患者止血效果、时间、舒适度、静脉回流障碍、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和压迫处皮肤缺血坏死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5%、98%和100%,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部肿胀率高于B和C组(P<0.05),但无局部皮肤坏死发生,而B、C组均有发生,与患者术后活动及观察不及时有关。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余健彬  施国颖  汪建军 《江西医药》2013,(12):1281-128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乳腺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3例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诊断正确16例,检出率69.5%(16/2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9例,检出率39.1%,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21例。(2)23例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显像:周边增强9例,不均匀增强6例,均匀增强3例,区域增强4例,无增强1例。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率高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