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T引导下射频消融对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58例患者中,62.07%(36/58)的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较治疗前减轻;根据WHO疗效评估标准,完全缓解14例(24.14%),部分缓解24例(41.38%),无变化13例(22.41%),进展7例(12.07%);发生穿刺点疼痛54例,发热27例,气胸2例,反应性胸水2例,皮肤电灼伤4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射频消融局部治疗运用于非小细胞肺部肿瘤的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值勤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肺缺血预处理在体外循环中肺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中肺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缺血预处理组)在体外循环前先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右肺动脉主干5min,然后再开放10min,如此重复3次,余同单纯体外循环组即对照组。对照组在体外循环前、实验组在缺血预处理前和两组撤离体外循环机并维持循环稳定90min后,取右下肺组织标本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肺组织含水量及MDA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SOD活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对照组显示肺泡阎质明显水肿,肺泡内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渗出,实验组基本保留了正常的肺组织结构。结论:肺缺血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中因全身性炎症反应及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引起的肺组织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清HGF、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手术组57例食管鳞癌患者和对照组20例健康体验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抽取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方法(ELISA法)测定HGF、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组治疗前的血清HGF和VEGF-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MT3B基因启动子-579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佳木斯地区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肺癌患者及105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运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DNMT3B基因启动子-579G/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各组中基因型的分布。结果正常对照组DNMT3B-579G/T基因型GG/GT/TT的频率分别为0/24%/76%,病例组基因型GG/GT/TT分别为0/21%/79%。携带有SNP(-579G/T)G→T转换的个体患肺癌的易感性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991 3,OR=1.003 6,95%CI:0.521 61.931 0)。结论 DNMT3B基因启动子区-579G/T多态性位点不能作为佳木斯地区人群肺癌易感性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心脏停跳的改良下半身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兔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6只新西兰兔,平均体重3.0 kg,15~20周龄。13只用于建立模型,另13只作为供血兔。经右锁骨下动脉和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CPB),左锁骨下动脉置管于主动脉根部,在CPB降温至28℃时灌注St.Thomas液。降至肛温20℃时停循环,行选择性脑灌注60 min。围CPB期于4个时点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检测动脉血气,记录数值。结果 1只动物死于主动脉破裂,其余12只均顺利完成实验。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总体符合CPB的病理生理过程。结论该改良下半身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兔模型安全、稳定,可用于心、脑等器官保护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应用无抓持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09~2015-1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应用无抓持手术技术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34例,平均年龄(48±10.0)岁。其中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15例,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6例、肺肿物切除15例,肺大疱切除术40例,胸膜活检8例。结果:84例均应用无抓持手术技术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胸5例,且肺叶切除患者应用无抓持技术完成纵隔淋巴结清扫,(11±0.5)个。胸腔闭式引流时间为(3.2±2.2)d,术后住院(9.0±2.3)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中使用无抓持技术是可行的,能减少器械间的相互干扰并且可以保证术野的清晰干净,同时能减少对肺部的过分钳夹及牵拉损伤,更符合单孔胸腔镜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