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效评估跌倒风险及减轻跌倒伤害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建立预防跌倒专项管理制度,通过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三级监控,运用简易平衡能力测试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预测,关注单个风险因子对于跌倒及跌倒后造成伤害的风险性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使用该方法前、后各3年的老年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率由使用前的0.37%降至使用后的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严重伤害的几率由11.76%降低为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注单个风险因子可以有效地预防跌倒,但并不能减轻跌倒后造成的伤害。执行跌倒的护理管理制度,针对性地采取预防跌倒措施,保障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TG/HD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全科医学科及心 内第一、第二病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各7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TG/DL水平.结果 观察 组TG/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炎症因子水平增高,且血脂水平降低,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边支球囊保护技术与边支导丝保护技术的临床效果,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入选接受简单策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 90 例, 分叉病变分型为 Duke D 或 Duke F 型, 边支血管直径 > 2.0 mm, 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意义。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边支球囊保护组(48 例)及边支导丝组(42 例), 观察 2 组手术成功率、边支受累及并发症情况, 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变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 2 组间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分叉病变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组主支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97.6%, P > 0.05), 边支球囊保护组边支无复流发生率(1.0% vs. 19.0%)、边支对吻率(4.2% vs. 23.8%)、手术时间[(56.40±11.71)s vs.(72.60±10.62)s)]、曝光时间[(9.86± 1.82)s vs.(12.24±2.32)s]、对比剂用量[(90.54±15.26)mL vs.(118.16±18.64)mL)]均低于边支导丝组(P< 0.05)。 术后随访 12 个月 , 边支球囊保护组 MACE 发生率低于边支导丝组(16.7% vs. 38.1%)。 2 组主支血管再狭窄率(2.1% vs. 4.8%)、最大狭窄程度[(19.24±4.43)% vs.(21.46±5.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边支血管开口最大狭窄程度小于边支导丝组[(51.20±4.52)% vs.(72.46±8.64)%, P < 0.01]。 结论 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 应用边支球囊保护技术较边支导丝技术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 MACE 发生率低及对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影响小等优点, 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各种病因所致的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亦是各种心脏病最终的归宿。心脏在超负荷状态下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长期过度的代偿,心肌重塑而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的进一步升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在升高,现代医学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近年来进步显著,而同时中医药对心力衰竭的辅助协同作用亦不可忽视;本文对12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一般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参脉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生产)40~60ml/d,14d为一个疗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主要的死亡原因及降低死亡率所应采取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住的48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病例资料分析,及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急性期及1年随访期间的死亡病例的死因及导致死亡的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梗死部位、所采取的再灌注治疗、并发症、左室功能、再缺血的评估及危险分层,并与同期存活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487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53例;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脏的泵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机械并发症;1年随访新增死亡病例26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泵衰竭;死亡病例与以下临床因素相关: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未进行再灌注治疗,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反复发作的心肌缺血,心源性休克及机械并发症。结论:急注治疗通过危险分层、适时的介入干预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酒精性心肌病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引起医生的重视,减少酒精性心肌病的误诊.方法 对5例误诊患者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经治疗5~8年症状消失,扩大的心脏恢复正常范围内.结论 酒精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同,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 ,在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的药物分布及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 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后 ,不同时间点的腹水标本 ,采用高效液相法 ,检测其中药物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口服 2h后 ,即可在腹水中检测到 ,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 ,腹水中达药物高峰时间 (T max  )约 6 .0h ,腹水药物峰浓度 (C max  )2 .5 2 0± 1.2 13μg·ml-1。此后逐渐下降 ,至 12h趋于稳定。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 ,较短时间内在患者的腹水中有分布 ,并可形成高峰浓度 ,30 0mg口服后 ,腹水中有效药物浓度可持续时间长达 12h以上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刘某,女,62岁,以“颈部疼痛三天,加重半昏迷半小时”为主诉入院。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颈痛,阵发性,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头痛、胸痛、胸闷等。在当地卫生院给予止吐、镇痛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时有发作,时轻时重。入院前八小时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右侧颈痛剧烈,伴大汗随即昏迷,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药物过敏史。查体:血压122/67mmHg。  相似文献   
9.
目前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仍高居细菌性腹泻之首。了解痢疾杆菌的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 ,对防治该病有重要意义。笔者统计我市 1993— 2 0 0 0年痢疾杆菌菌群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如下 :1 菌群型分布情况统计 1993— 2 0 0 0年痢疾杆菌共 334株 ,其中B群 32 3株 ,占 96 .7% ;C群 11株 ,占 3.3%。未发现A群及D群菌株。2 不同年龄的菌群分布痢疾杆菌检出率以 0— 14岁组最高 ,占 4 7.3% ,而 1— 6岁组即达 34.6 % ,以 5 0岁以上组最低 ,为15 .4 % ;各年龄组中 ,以B群为主 ,C群在儿童发现 4例 ,15— 5 0岁组中 3例 ,5 0岁以上 4例。3 不同…  相似文献   
10.
索他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6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索他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65例。现报告如下。研究对象:快速性心律失常65例,年龄18~65岁。其中阵发性房颤30例,频发室性早搏25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入选标准: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心室率>100次/min的房颤,房颤发作持续时间>30 s、<48 h,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