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高度近视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50例63只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疼痛感、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57眼无疼痛、4眼有轻微胀痛、2眼感胀痛,1眼发生后囊膜破裂,无视网膜脱离发生。术后3个月视力0.3以上者占68.3%,0.5以上者占36.5%。结论表面麻醉下行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51例(56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治疗近视的一种方法,因其术后有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并发症少,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但是LASIK手术后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屡有报道。因此在行LASIK术前应详细检查周边视网膜,及时处理有潜在危险的眼底并发症,从而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我院眼科对LASIK术前所有患者常规三面镜检查眼底,对眼底检查结果做详细记录,对所有视网膜裂孔及严重变性区均予及时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性别差异对动物外科打结教学结果的影响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动物外科打结教学结果的影响及原因。方法选择2005级医学一系、救援专业、麻醉专业和七年制临床专业学习《动物外科学》的学生,运用CS10.3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救援医学、麻醉医学4个专业打结操作结果的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影响男女学生动物外科打结操作考试结果的因素为多方面的,但平时是否有足量的打结练习对考试结果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袁方  赵渝  张矛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20):3706-3710
背景:小腿慢性静脉性溃疡表面的细菌在溃疡的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细菌的种类、密度与溃疡愈合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小腿慢性静脉性溃疡中的常见菌群种属和细菌量与溃疡愈合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05/2010-09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小腿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39例,共42条患肢。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加压疗法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以确定溃疡的愈合率,42条患肢中,28条患肢在6个月内完全愈合,为愈合组,14条患肢未完全愈合,为未愈合组。获取治疗前所有溃疡的组织样本,提取样本中的细菌基因组DNA,合成细菌的通用引物及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中常见细菌种属的特异性引物,运用常规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愈合组与未愈合组溃疡表面的细菌差异。结果与结论:愈合组和未愈合组标本中都可检测到细菌,最常见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未愈合组标本中的细菌总量较愈合组明显增多(P < 0.05),两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 > 0.05)。实验结果中未见任何一种溃疡的常见细菌种属与溃疡的愈合具有直接关系,而溃疡中的细菌总量与溃疡的愈合有较大的关联。结果表明溃疡表面细菌总量的增加引起的皮肤慢性感染可能是导致小腿慢性静脉性溃疡长期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近期疗效和3年生存率.结果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组的近期疗效和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中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和3年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眼部拳击伤115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类眼外伤拳击伤日渐增多,1994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眼部拳击伤115例(117眼),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5例(117眼)中,男98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5.8:1;单跟113例,双跟2例;左眼68跟,右眼49眼;年龄:16~62岁,18岁以下9例(7.82%),19~30岁39例(33.91%),3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固定野调强(IMRT)和三维适形(3D-CRT)放疗技术在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参数,分析3种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特性。方法:选择12例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采用Pinnacle 9.2和eciseplan 2.03治疗计划系统,每例患者均设计VMAT﹑IMRT和3D-CRT ,比较3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等。结果: MAT及IMRT组适形度指数(CI)相似,但均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的靶区不均匀指数(HI)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机器跳数(MU)及出束时间优于其他2组,VMAT组优于IMRT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受量,3组计划脑干及晶体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和IMRT组脊髓、视神经、视交叉和大脑颞叶的受量明显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MAT组与IM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有差异,VMAT与IMRT计划均能较好覆盖靶区,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满足临床需求。VMA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MU和出束时间优于IMRT计划。3D-CRT仅在MU和治疗时间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利用容积弧形旋转调强(VMAT)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放疗时,血脑屏障透性的变化规律,探讨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例接受VMAT技术进行放疗的脑胶质瘤(WHOⅡ-Ⅳ级胶质瘤)术后患者,放疗处方剂量全部为PTV:60 Gy/30 f。采用99mTc-DTPA核素在放疗前、放疗30 和50 Gy及放疗结束后2周进行脑断层显像,在照射靶区内(P)、靶区周围正常脑组织区(N)以及颅骨周围软组织外本底区(B)设置相同的感兴趣区,采集各区的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不同时间照射靶区内、靶区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性计数与本底区域放射性计数的比值。结果:放疗前P/B、N/B比值分别为121.2±51.1和82.6±42.3;放疗3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43.6±115.4和88.4±53.2;放疗50 Gy时其比值分别为256.5±110.6和92.6±49.8;放疗结束后2周其比值分别为239.3±105.9和86.4±45.2。30和50 Gy组及放疗结束后2周组分别与放疗前组比较,P/B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虽然较放疗前组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MAT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照射时,周围正常脑组织保护较好,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不明显。但靶区内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加,可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在介入化疗药物时可减轻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用HP43420A型动态心电图仪24h监测持续性心房纤颤(以下称房颤)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83岁。30例中风湿性心脏病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心功能Ⅰ~Ⅱ级(NY-HA分级);房颤持续时间3个月~14a,均长期服用地高辛(0.25mgQD),未服用其它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