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损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有效影像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CT检查肾损伤患者52例,并根据其表现分为4类,对I,Ⅱ类肾损伤行保守治疗,对Ⅲ类肾损伤视情况而定,对Ⅳ类肾损伤急诊手术治疗。结果:CT对肾损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和分类准确率均达100%,结论:CT检查可明确肾损伤的程度,范围及分类,了解伤肾和健肾功能,观察腹部其他脏器情况,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Itisrareforaprimarytumortooccurinanilealconduit,althoughithasbeenusedforurinarydiversionformorethanfourdecades Mostmalignanttumorsthathavebeenreportedinilealconduitshavebeenadenocarcinomas 1,2  Toourknowledge,squamouscellcarcinomainanorthotopicandcontine…  相似文献   
3.
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即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 ,我院近 5年来收治 3例 ,均发生于尿道内口附近 ,病理均证实为膀胱恶性横纹肌肉瘤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 2例 ,女 1例 ,2岁、4岁、8岁各 1例。血尿 2例 ,尿潴留 1例。查体 :尿潴留 1例有下腹饱满 ,压痛 ,经导尿后未扪及腹部肿块 ;另 2例体检无异常。 3例B超均提示膀胱底部肿物 ,最大 1例肿块为 5cm× 6cm× 5 .5cm ,最小 1例直径 2 .5cm ;2例做CT检查均发现膀胱肿物 ,为膀胱前壁大小不一的软组织影突入膀胱内 ,增强扫描见充满造影剂的膀胱内有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4.
BTXA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经会阴(TP)注射组,TU组采用膀胱镜定位4点注射法,TP组采用肛门指检定位1点尿道周围注射法,每病例注射100U。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障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善,注射后3天-2周开始出现漏尿次数及间断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治疗后1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间断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注射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第一次无抑制性收缩时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尿道压降低(P〈0.05);注射后3个月上述指标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回到注射前;两种注射途径在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BTXA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改善排尿功能,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的发生,减少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反射的发生:经会阴注射和经膀胱镜注射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多西环素与四环素在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行14C呼气试验检查明确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多西环素组(n=55)及四环素组(n=55),多西环素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bid+胶体果胶铋200 mg,bid+呋喃唑酮0.1 g,bid+多西环素0.1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用曲卡直接穿刺法建立腹膜后腔气腹,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及肾脏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3月以来开展的64例后腹腔镜泌尿系手术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全部采用曲卡直接穿刺法建立后腹膜腔气腹,用后腹腔镜技术完成所有病例。其中肾囊肿去顶减压术45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8例、肾切除术1例。结果:除1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因后腹膜腔制备失败改行开放手术外,其余6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肾囊肿30~120min,肾上腺70~140min。1例肾切除210min失血量20~100mL平均50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曲卡直接穿刺法建立后腹膜腔行腹腔镜肾脏及肾上腺手术具有创伤小、进路直接、易于掌握、几乎无皮下气肿发生、出血少、对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肾上腺良性疾病及部分肾脏疾病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尿路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例输尿管鳞状细胞癌术后短期同侧肾盂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原发性右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行右侧输尿管末段切除膀胱再植术后4个月出现同侧肾盂再发,再行右侧肾输尿管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膀胱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患者经术前各项检查明确手术指征,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术后病理结果示:(膀胱)间叶性恶性肿瘤,倾向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SMA(+)、Vimentin(+)、Galdesmon(-)、Bcl2(-)、Ki67(约15%)、Desmin(-)、CD34(血管+)、P53(灶+)、EMA(-)、S-100(-)、CDK4(-)、CK(-)。术后辅以AI方案化疗:异磷酰胺(130 mg/m^2)、多柔比星(20 mg/m^2)。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膀胱平滑肌肉瘤系一种极其少见的侵袭性间质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临床上很容易误诊,其治疗方法可考虑以手术联合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感染性结石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70例输尿管上段感染性结石的诊疗经过,随机分为硕通镜组30例和输尿管镜组40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 d结石清除率、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Ⅰ期进镜成功率、Ⅱ期碎石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感染指标。硕通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输尿管镜组,Ⅰ期进镜成功率低于输尿管镜组,术后7 d结石清除率(SFR)为93.3%,显著高于输尿管镜组的70%,并发症显著低于输尿管镜组,术后感染指标显著低于输尿管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碎石发生率低于输尿管镜组,术后1个月SFR为100%,同样高于输尿管镜组的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硕通镜在输尿管上段感染性结石治疗可能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对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癌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的88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肾积水12例(13.6%),肾功能不全9例(10.2%),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2例(13.6%),复发转移13例(14.8%),死亡14例(15.9%),肿瘤相关死亡率8%。尿失禁21例(23.9%),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随访期在1年内与随访期超过1年者尿失禁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3年存活率90.5%(38/42),5年存活率70%(14/20)。结论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效果理想,肿瘤相关死亡率较低,肾功能衰竭是重要的患者死亡原因,术后尿失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尿失禁发生率在术后1年内达到稳定,在随访期内患者死亡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