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吻合口临近区域的肌电活动对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SD大鼠分成两组,实验组(16只)行幽门切除加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吻合口两侧植入电极,对照组(16只)行假手术并于幽门两侧植入电极.记录跨吻合口和幽门的肌电活动:用放射性核素法评估近端胃、远端胃排空功能.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胃慢波频率分别为(0.8±1.4)次/min和(3.3±1.2)次/min(P<0.01),十二指肠慢波频率分别为(2.1±0.6)次/min和(11.1±0.7)次/min(P<0.01) 两组均未见跨越吻合口的慢波传导.术后12~16周,两组胃慢波频率分别为(8.7±0.6)次/min和(4.0±0.4)次/min(P<0.01),十二指肠慢波频率分别为(11.1±0.8)次/min和(10.8±0.7)次/min(P>0.05) 实验组十二指肠的慢波通过吻合口向胃传导,亦可见到胃慢波通过吻合口向十二指肠的传导.术后12~16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近端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14.7 min和13.6 min(P>0.05),平均胃内核素残留率分别为25.4%和39.4%(P>0.05):平均远端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25.3 min和10.5 min(P<0.01),平均胃内核素残留率分别为46.4%和18.7%(P<0.01).结论 胃肠吻合口区域肌电活动异常是导致幽门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检测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肝癌缺失基因1(DLC1)、p16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甲基化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 留取85例CRC及45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血清标本,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结果 85例CRC血清中,DLC1、p16和RUNX3基因甲基化比例分别为42.4%(36/85)、44.7%(38/85)和34.1%(29/85),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DLC1、p16和RUNX3基因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CRC检出率,并且特异性未降低.结论 血清DLC1、p16和RUNX3甲基化可望成为CRC诊断的新型分子标记,三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3.
胆汁酸合成及转运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酸反馈调节包括合成和转运调节,胆汁酸和胆汁酸受体结合,一方面通过抑制7α-羟化酶调节合成,另一方面通过肝细胞基侧细胞膜和毛细胆管侧细胞膜上的载体调节转运。本文就调节途径中的核受体和载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乳腺原位癌中的外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在临床未扪及肿块乳腺原位癌中的外科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4月~2004年8月乳腺外科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腺原位癌6例。全部病例经美国GE公司生产的平板2000D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检查,并应用定位系统行病灶术前穿刺定位切除。结果:导管内癌4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伴Paget病1例。全部病例术前准确定位,2例行保乳手术,4例行改良根治术。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结合术前病灶穿刺定位切除能发现更多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腺原位癌,使其得以早期治疗。为提高乳腺癌治愈率和广泛开展保乳手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数字化乳腺摄片、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估三者单独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可以扪及乳腺肿块( <2cm)的患者行数字化乳腺摄片、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再行肿块切除常规病理检查,比较各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在57例乳腺肿块患者中,有24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数字化乳腺摄片和超声均能发现肿块,其中数字化乳腺摄片明确诊断乳腺癌19例,敏感性为79.17%(19/24),特异性为87.88%(29/33);超声诊断乳腺癌4例,敏感性为16.67%(4/24),特异性为96.97%(32/33);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乳腺癌21例,敏感性为87.50%(21/24),特异性为93.94%(31/33).数字化乳腺摄片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优于超声检查(P<0.01).数字化乳腺摄片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数字化乳腺摄片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胃十二指肠Dieulafoy病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胃十二指肠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内镜确诊Dieulafoy病13例(76.5%),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诊2例(11.8%),手术探查确诊2例(11.8%).5例于内镜下止血成功;12例行外科手术止血,其中局部缝扎止血8例,胃壁楔形切除2例,B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2例.结论 急诊胃镜检查是胃十二指肠Dieulafoy病的首选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外科手术在胃十二指肠Dieulafoy病的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豚鼠胆囊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30只雄性豚鼠随机均分为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4周后处死,观察禁食情况下胆囊体积、胆囊胆汁的外观以及胆汁中胆固醇结晶发生率。制作胆囊平滑肌条,在恒温、氧浴的条件下体外观察胆囊肌条自发性收缩的频率和收缩张力;观察胆囊肌条对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胆囊收缩素(CCK)和氯化钾(KCl)的反应。结果实验组胆囊体积为对照组的1.6倍;实验组胆囊胆汁浑浊,而对照组胆囊胆汁清亮;实验组胆囊胆汁的胆固醇结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vs.13.3%)(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胆囊肌条对ACh(10-4 mol/L)和CCK(10-7 mol/L)的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糖尿病胆囊平滑肌对兴奋性神经递质ACh和胃肠激素CCK反应减弱。该异常反应可能导致胆囊运动减弱、胆汁淤滞和胆囊体积增加。  相似文献   
8.
胆汁酸反馈调节包括合成和转运调节 ,胆汁酸和胆汁酸受体结合 ,一方面通过抑制 7α 羟化酶调节合成 ,另一方面通过肝细胞基侧细胞膜和毛细胆管侧细胞膜上的载体调节转运。本文就调节途径中的核受体和载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炎症、胆汁凝血和纤溶与胆石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 将仓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喂养普通饲料6周),致石2周组(喂养致石饲料2周),致石6周组(喂养致石饲料6周),致石6周加阿司匹林组(喂养致石饲料和阿司匹林6周)。观察胆石形成情况、检测胆汁中D-二聚体(D-dimer)、C反应蛋白(CRP)、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含量、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c)、凝血酶活性(F-Ⅱa:Ac)、纤溶酶活性(Plm:A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PAI:Ac)。 结果: 正常组、致石2周组、致石6周组和致石6周加阿司匹林组的胆石发病率分别为0%、20%、73%和25%。致石2周组和致石6周组胆汁的AT-Ⅲ:Ag、F-Ⅱa:Ac、D-dimer和CRP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致石6周组的AT-Ⅲ:Ag、PAI:Ac、Plm:Ac、D-dimer和CRP明显高于致石2周组(P<0.01)。致石6周加阿司匹林组的D-dime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致石6周加阿司匹林组的AT-Ⅲ:Ag、F-Ⅱa:Ac、PAI:Ac、D-dimer和CRP明显低于致石6周组(P<0.01)。CRP与D-dime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γ=0.752, P<0.01)。 结论: 胆石形成前即有凝血活化和交联纤维蛋白形成。“成石胆汁”通过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壁炎症反应,从而使胆囊胆汁凝血活化,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癌痛评估结果对镇痛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医生和患者对癌症疼痛的评估差异及其对止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用目测模拟疼痛程度分级法,医生和患者分别对癌症疼痛进行评估,比较医生和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对镇痛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对轻度癌痛,医生的评估与患者自身评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效果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重度癌痛,患者自身的评估分值显著高于医生评估(P>0.01);患者评估组的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缓解水平显著高于医生评估组(P>0.01)。结论医生对中、重度癌症疼痛程度的评估存在不足并导致止痛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