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奥氮平治疗,治疗3个月时参考相关标准评估治疗效果并分组(无效组和有效组);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血清BDNF、IL-6水平,统计两组基线资料,重点分析血清BDNF、IL-6水平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治疗3个月结束时,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治疗有效49例(75.38%),无效16例(24.6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低于治疗有效组,血清IL-6水平均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DNF低表达、IL-6高表达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无效有关(P<0.05)。结论 血清BDNF低表达、IL-6水平高表达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效果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 (IL-12) 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IL-12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抗P.b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红细胞,同时分别给予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用ELISA方法检测P.b感染小鼠血清或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0.03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接种感染后第7天取脾淋巴细胞体外经PHA或可溶性抗原sAg刺激培养产生的IFN-γ水平较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而0.15 μg/d IL-12处理组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及IL-4水平均较感染对照组显著下降.在感染后第3天,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血清中IFN-γ均已出现,第5天达高峰,但感染后第7天 0.15 μg/d IL-12处理组血清中IFN-γ迅速下降,甚至低于感染对照组及0.03 μg/d IL-12处理组,感染对照组直到感染后第7天血清中方可检测到IFN-γ水平.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诱导CD4 Th1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因子IFN-γ,以诱导抗P.b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而较大剂量IL-12抑制机体抗感染免疫,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乙肝丸的显微及薄层色谱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对灵芝、土茯苓、郁金、五味子、赤芍进行观察,薄层色谱法对黄芪、丹参、牡丹皮进行鉴别。结果:显微鉴别点易于观察。薄层色谱结果显示供试品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且阴性无干扰。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乙肝丸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组自我暴露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自我暴露训练,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训练结束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组自我暴露训练能够有效的缓解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特殊的H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HCP患者均以头痛起病,其中1例初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经治疗未见好转;另1例逐渐出现面神经麻痹和硬膜下积液,综合分析临床特点、影像学之后,最终确诊为HCP。经激素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HCP患者可发生静脉窦血栓形成和硬膜下积液。HCP少见,临床缺乏特征性,易被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6.
参芪妇康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臻  陈明聪  汪杰  张影  黄祖光  高华宏 《中草药》2018,49(16):3849-3853
目的研究参芪妇康颗粒干法制粒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以颗粒的一次性成型率和吸湿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辅料配比。结果以干浸膏-微粉硅胶-可溶性淀粉-麦芽糊精77.5∶2.5∶5∶15为最佳辅料配比;干法制粒工艺条件参数为车间温度20℃,50%相对湿度,挤压压力12 kg/cm3,侧封压力14 kg/cm3,挤压频率22 Hz,制粒频率52 Hz,送料频率19 Hz。结论优选的参芪妇康颗粒干法制粒成型工艺稳定可行,成品流动性、溶化性良好,吸湿性小,为大生产提供了可靠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伯氏疟原虫(P.berghei)红细胞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erghei的RBC,分别以不同剂量(0.01、0.03、0.10和0.15μg/d)IL-12,或分别在不同给药时间(感染前1 d、感染同时、感染后第3 d)给予0.03μg/d IL-12,各组均连续用药6 d.观察各组小鼠原虫血症变化及存活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较低剂量(0.01或0.03 μg/d)IL-12均可显著推迟血中原虫的出现及原虫血症达峰值的时间,但仅0.03μg/d剂量可明显提高生存率;较高剂量(0.1或0.15μg/d)IL-12则增加原虫密度,加速小鼠死亡.在感染的第3 d给予0.03μg/d IL-12,对原虫血症、生存率均无明显影响.IL-12不能改变感染的结局,最终各组小鼠均死亡.[结论]IL-12具有免疫保护和毒副反应双重活性.诱导保护作用而减少毒副作用,剂量及给药时间是关键,适时地给予适当剂量的IL-12可诱导抗红内期疟原虫的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术后导尿管引起膀胱不适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泌尿外科手术,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80岁,术后在麻醉后监护室自诉有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和对照组(C组,n=40).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C组泵注生理盐水20 mL.监测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导尿管相关性膀胱不适时的严重程度及镇静分级.结果 两组患者给药后,C组SBP、DBP、HR在T1、T2时点较T0上升明显(P<0.05),D组HR在T1时点较T0下降(P<0.05),D组的SBP、DBP、HR在T1、T2时点较C组均下降(P<0.05);与C组比较,D组在T3时点未发生膀胱不适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点轻度、中度膀胱不适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2时点轻度镇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3时点与T1、T2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镇静的发生率最低.结论 右美托咪定0.6 μg/kg能有效减轻全麻术后导尿管相关性膀胱不适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患者镇静入睡的量效作用。方法82例行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在连续硬膜神经阻滞下(穿刺间隙L2~3,药物为1.00%利多卡因+0.33%罗哌卡因)分为1组(n=19)、2组(n=22)、3组(n=20)、4组(n=21),分别泵入右美托咪定0.7、0.8、0.9、1.0μg/kg负荷剂量,每组在30 min内泵完,然后改为0.7、0.8、0.9、1.0μg · kg -1· h-1的速度持续剂量泵入,如4个组中有患者在不到30 min就入睡停止负荷剂量转为该组的持续剂量泵入,手术结束包扎创面时停药。记录30 min内患者是否入睡和右美托咪定泵入后的10、30、60、90 min 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采用Probit法计算右美托咪定50%有效量(ED50)和95%有效量(ED95)及95% CI。结果右美托咪定的ED50和ED95分别为0.65μg/kg (95% C I:0.36~0.73μg/kg )、1.00μg/kg (95% C I:0.90~1.74μg/kg ),它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升高。结论虽然右美托咪定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升高,但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下静脉给药患者可安静入睡,未出现不适及疼痛。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不高,常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同时由于常规消化道内镜(胃镜、结肠镜)在检查时并不能进行全消化道检查,往往漏诊或无误诊、误治,目前国内鲜有报道。我科于2007年5月8日收治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