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以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结合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肿瘤放射治疗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整体培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科室轮转的42名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本次教学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PBL+CBL教学组,n=21)与对照组(传统教学组,n=21)。观察、比较两组学员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并对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等评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BL+CBL教学法用于肿瘤放射治疗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教学中,可以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员自主学习意识,并锻炼其医患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初步评价共面模板技术引导192Ir源后装立体消融(SABT)技术在局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安全性,并通过比较SABT模拟计划与实际计划剂量学参数的一致性评估模板引导技术对SABT精确性影响。方法 选取病理学确诊为局部晚期NSCLC的初治患者15例,行模板引导SABT治疗(处方剂量30Gy)。所有患者均经术前模拟计划制作,再由模板辅助技术引导插植针植入,进行实际计划的制作和执行。比较模拟计划和实际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学数据(包括HI、CI、D90、V100、V150)和危及器官受量(包括双肺的V5、V20、Dmean和脊髓D2cc);并详细记录SABT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评估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实际计划中的靶区剂量和肺受量等数据较术前模拟略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重度气胸、血胸和严重咯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模板引导技术可以保证SABT插植针植入更加准确,使实际计划与术前模拟计划的剂量学参数保持良好一致性,使得模板引导下的SABT安全可行,保证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真空垫和热塑体网两种定位技术的复位通过率,讨论两种定位技术的特点和适应性。方法:各组选择20例病人,在疗程中期和定位时的中心点层面CT图像上,比较两组病人的中心点在z方向(头脚方向)的误差Δz和y方向(前后方向)的误差Δy,以同时满足Δz≤5mm和Δy≤3mm为复位通过,统计两种定位方式的复位总通过率。以体质指数(BMI)是否大于25为界,统计两种定位方式的复位通过率。结果:真空垫组和热塑体网组的总通过率分别为60%和80%,BMI<25和BMI≥25的真空垫组复位通过率为40%和20%,热塑体网组为80%和0。结论:热塑体网定位技术更适用于体型适中,放疗方案趋向于根治性放疗的病人。真空垫定位技术适用于体型较胖,布野方案为单野或者其他简单布野方式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宫颈癌后装治疗宫腔内补量照射方法与剂量学特点。方法:治疗过程划分为宫颈段,全子宫段与宫腔段三部分并做治疗计划,将宫颈段与宫腔段计划融合成为一新的合成计划,然后将合成计划与全子宫段计划反复比较后确定出宫腔段计划(即补量照射计划)。补量照射计划的最后确认用胶片剂量仪。结果:宫腔内补量照射计划与宫颈段计划融合成的合成计划等剂量曲线呈正梨形分布,与宫颈癌的常规治疗计划比较剂量曲线的分布与总驻留时间都非常接近,合成计划等剂量曲线经胶片剂量仪测定呈正梨分布,与宫颈癌的常规治疗计划等剂量曲线基本吻合。结论:宫腔内补量照射最终形成的等剂量曲线呈正梨型分布,能满足宫颈癌后装治疗的剂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6.
调强治疗计划中射野强度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根据调强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结合最优化方法,对IMRT中射野强度(通量)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剂量计算模型与强度(通量)优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我科cms与pinnacl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优化方式进行对比。结果:pinnacl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优化模型时间效率更高。结论:通过深入了解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优化方式,为临床实际工作作出理论指导,并为下一阶段的自主软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放疗新方法—宫腔内补量照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宫颈癌后装治疗宫腔内补量照射方法与剂量学特点。方法:治疗过程划分为宫颈段,全子宫段与宫腔段三部分并做治疗计划, 将宫颈段与宫腔段计划融合成为一新的合成计划,然后将合成计划与全子宫段计划反复比较后确定出宫腔段计划(即补量照射计划)。补量照射计划的最后确认用胶片剂量仪。结果:宫腔内补量照射计划与宫颈段计划融合成的合成计划等剂量曲线呈正梨形分布,与宫颈癌的常规治疗计划比较剂量曲线的分布与总驻留时间都非常接近。合成计划等剂量曲线经胶片剂量仪测定呈正梨分布,与宫颈癌的常规治疗计划等剂量曲线基本吻合。结论:宫腔内补量照射最终形成的等剂量曲线呈正梨型分布,能满足宫颈癌后装治疗的剂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调强验证计划的通过率数据,研究两台加速器的机器中心与计划中心的重合性。方法 选取美国瓦里安加速器调强验证计划21例,瑞典医科达加速器调强验证计划20例,采用的通过标准为3 mm/3%。测量计划中心位置在x、y轴向上分别移动-2、-1、0、1、2 mm时的γ通过率,拟合二次曲线求解γ通过率最大时两台加速器分别在x、y轴上的取值。χ2检验γ0通过率差异。结果 γ-2、γ-1、γ0、γ1、γ2通过率平均值x轴向瓦里安加速器分别为(92.56±3.27)%、(96.53±1.82)%、(96.13±1.41)%、(90.14±2.87)%、(82.28±4.69)%,医科达加速器分别为(94.82±2.04)%、(97.05±2.02)%、(98.38±1.33)%、(97.96±1.44)%、(94.49±2.34)%;y轴向瓦里安加速器分别为(90.10±4.64)%、(94.87±2.88)%、(95.89±1.57)%、(92.39±3.42)%、(85.62±7.49)%,医科达加速器分别为(90.58±5.25)%、(96.17±3.14)%、(98.27±1.34)%、(97.71±1.63)%、(94.29±3.84)%。两台加速器γ0通过率相近(P=0.332)。γ通过率最大时x、y轴向瓦里安加速器分别取值-0.65、-0.30 mm,医科达加速器分别取值0.01、0.30 mm。结论 同一计划系统中不同加速器实际射野中心点与计划中心点的重合不同,应该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腔内放疗时不同直肠膀胱体积与受照剂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共24例,给予腔内近距离后装治疗,处方剂量予A点6GY,用DVH评价标准计划下直肠膀胱体积与受照剂量的关系。结果:比较D0.1cc、D2cc剂量,直肠体积>30cc组比≤30cc组受照受照剂量剂量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D0.1cc、D2cc剂量,膀胱体积>200cc组比<60cc组受照剂量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近距离放疗保持适当的膀胱体积,保持直肠排空,可以避免其受到高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10.
肺癌插植放疗中插植针排列规则对肺受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部肿瘤的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插植针的排列规则对肺受照剂量影响。方法 针对15例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肺癌患者病例,设计不受肋骨限制的插植针规则排列的放疗计划,命名为虚拟计划并与原实际计划进行比较。分别统计当两种计划方案的处方剂量为 10、30、60、120 Gy时肺V5、V20、V30、MLD。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虚拟计划方案的肺V5、V20、V30、MLD均小于实际计划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植针的不规则排列限制了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疗在肺受量上进一步降低;所以在插植手术中应尽可能使得插植针规则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