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经纤支镜支气管冲洗液及涂片查抗酸杆菌的方法,对67例痰菌阴性结核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支气管冲洗液抗酸杆菌检出率79.1%,直接刷片检出率55.2%,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支气管冲洗液+刷片联合检出率91.0%,说明支气管冲洗液查抗到杆菌对痰力阴性肺结核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诊断技术,支气管冲洗液+刷片联合检查可以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河南省临床诊断的 1 5例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的系列胸片和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例胸部X线病灶初始形态为斑片状 1 1例 (73.3% ) ,大片状 4例 (2 6 .7% ) ;双侧 9例 (6 0 .0 % ) ,单侧 6例 (4 0 .0 % ) ,均为中、下肺野 (1 0 0 % )。动态观察发现病变进展快 ,病变发展到高峰期时间为 4~ 1 4d , x±s(7.7± 3.2 )d ,双侧 1 3例 (86 .7% ) ,单侧 2例 (1 3.3% ) ,两肺叶及两肺叶以上病变者 1 4例 (93.3% )。病变开始吸收时间为 6~ 2 1d , x±s(1 1 .3± 4 .1 )d ;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 8~ 2 6d , x±s(1 6 .4± 5 .0 )d。1 5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 1 8~ 4 2d , x±s(31 .9± 7.9)d。 结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特点为急性双侧或单侧多叶炎性浸润阴影 ,以中、下野常见 ,进展迅速 ,及时复查胸部X线对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这种改变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 ,从而导致气道壁的损害。肺弹性回缩力 (elasticrecoil)下降 ,肺泡扩张 ,呼出气流受限 ,过多的气体在肺内潴留。随着工业的发展 ,大气污染 ,加上吸烟等  相似文献   
4.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正  夏熙郑  齐景宪  徐熙珉 《临床荟萃》2008,23(11):801-801
胸腔积液是胸膜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1],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常规X线、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胸水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及胸膜活检等.但经过这些方法仍有约20%的患者无法得到肯定的诊断,这部分"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则需行胸腔镜检查,胸腔镜检查有较高确诊率,但费用昂贵且临床应用环境要求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的临床特点 ,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2 0 0 3年 4月至 2 0 0 3年 6月河南省收治的 1 5例SARS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男 :女为 1 :1 .5 ,年龄 2 0~ 5 3岁 , x±s(34.4± 9.9)岁。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 1 1例 (73.3% )。潜伏期 4~ 1 0d , x±s(6 .6± 1 .7)d。主要症状包括 :发热 1 5例 (1 0 0 % ) ,乏力 1 3例 (87.6 % ) ,咳嗽 1 2例 (80 % ) ,呼吸困难 1 0例 (6 6 .7% ) ,畏寒或寒颤 5例 (33.3% ) ,咳痰 3例 (2 0 % )。体征包括 :呼吸增快 7例 (4 6 .7% ) ,紫绀 4例 (2 6 .7% )。WBC >1 0 .0× 1 0 9L-1 2例 (1 3.3% ) ,(4 .0~ 1 0 .0 )× 1 0 9L-1 1 1例 (73.4 % ) ,<4 .0× 1 0 9L-12例 (1 3.3% ) ,淋巴细胞计数≤ 1 .0× 1 0 9L-1 9例 (6 0 % ) ,(1 .0~ 2 .0 )× 1 0 9L-1 3例 (2 0 % ) ,>2 .0× 1 0 9L-1 3例(2 0 % )。首次胸部X线片示病变累及双侧肺叶 9例 (6 0 % )、单侧多叶 6例 (4 0 % ) ,病变发展到高峰时间 4~ 1 4d , x±s(7.7± 3.2 )d、病变开始吸收时间 6~ 2 1d , x±s(1 1 .3± 4 .1 )d、病变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 8~ 2 6d , x±s(1 6 .4± 5 .0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 ,模型组气管内滴入平阳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 ,对照组滴入生理盐水 ,分别于滴药后第 7d ,2 8d ,每组随机处死 5只取样 ,观察肺组织中丙二醛 (MDA)、内皮素 1(ET 1)、羟脯氨酸 (HYP)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水平变化。结果 :第 7d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TNF α和肺组织匀浆MDA、ET 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第 2 8d白细胞总数和ET 1模型组仍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MDA和白细胞总数、TNF α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83和 0 .6 8,P均 <0 .0 0 1) ;TNF α和白细胞总数、ET 1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7和 0 .6 6 ,P均 <0 .0 1)。结论 :MDA、TNF α和ET 1共同参与平阳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纤维气管镜灌洗液厌氧培养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感染多是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 ,但是用常规取材法做厌氧菌培养不易检出厌氧菌。本文采用纤支镜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法 (FBCBAL) [1,2 ] ,对 5 5例常规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的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厌氧菌培养 ,提高了厌氧菌的检出率。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的 5 5例病人 ,在做支气管镜前 ,均经我院检验科常规培养 ,未获得致病菌。病种分布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16例 ,肺炎 8例 ,支气管扩张 6例 ,肺脓肿 5例 ,肺囊肿合并感染 3例 ,肺癌合并肺部感染 9例 ,脑血管合并肺部感染 8例。1 2 仪器与试剂 聚…  相似文献   
8.
蒋笑平  张玉林  虎建恩  夏熙郑 《临床荟萃》1999,14(22):1024-1025
肺部感染常有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但常规取材法做厌氧菌培养检出率低。我们采用纤支镜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法(FBCBAL),对55例常规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的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厌氧和需氧菌培养,提高了检出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55例患者为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的住院和门诊病例,其中住院患者43例,门诊患者12例;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23~70岁,平均39.6岁;5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白粘痰或黄痰,肺部湿性哕音,胸部X线或胸部CT的异常改变。所有患者均常规经口留痰做普通细菌培养,连续3次无致病菌生长。55例患者的病种分布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6例,肺炎8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脓肿5例,肺囊肿合并感染3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9例,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胸膜腔注入泛影葡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76%的泛影葡胺注入胸膜腔治疗47例自发性气肷,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4例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47例,其中43例(91.5%)在施术后4天内痊愈,其余4例经胸膜闭锁或胸腔镜肺大疱摘除而愈;对照组42例中有32例(76.2%)5天内痊愈,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876,P<0.05)。治疗组47例泛影葡胺注入胸膜腔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胸液增多,27例有轻度胸痛,9例有轻、中度发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泛影葡胺注入胸膜腔有利于自发性气胸的愈合,而且方法简单1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8例自发性气胸进行胸膜腔造影,观察脏层胸膜的病变和气胸的愈合情况。结果显示,直接观察到肺大疱征象16例、胸膜喷雾征9例、气泡征8例,5例未发现病变;34例在造影后5天内痊愈,其余4例经胸膜腔闭锁或胸腔镜肺大疱摘除而愈。结论:自发性气胸时进行胸膜腔造影,不但有利于诊断,而且有利于气胸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