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7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国产可吸收螺钉和解剖支持型接骨板联合固定治疗股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髁间严重粉碎性骨折按N eer分型为Ⅳ型,AO分型为C3型,均采用国产可吸水螺钉和解剖支持型接骨板联合固定治疗。结果25例中有23例患者得到随访,24例一期愈合;1例切口感染,术后5天行灌注冲洗,愈合。无膝内外翻及膝关节疼痛影响行走者,总体疗效满意。结论股骨髁间骨折绝大多数为高能量损伤,往往是直接暴力所致。股骨髁支持接骨板和可吸收螺钉的联合应用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后,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该蛋白表达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制备相应的脊神经节损伤模型.术后检测动物神经行为改变,并对中枢神经伤害性刺激反应物C-fos原癌基因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结果DRG损伤后1周,伤侧脊髓背角C-fos癌基因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手术对照组(47±17)、机械性压迫组(58±22)、炎性损伤组(55±20),均较正常对照组(28±18)显著增强(P<0.05);术后2,4,8周3个实验组结果也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 DRG损伤所导致动物脊髓背角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可能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和伤肢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3.
非冠心病致T波倒置8例分析辽宁省邮电医院(110034)周跃现将作者所遇非冠心病致T波倒置8例分析如下。8例中,男女各4例,年龄21~61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1例,酒精性心肌炎1例,X综合征2例,放射性心肌炎2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1例,心脏正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PM10旋风式烟道采样器的设计与应用,对目前常用的旋风除尘器的理论公式以及用于采样器的经验公式进行了讨论和对比。结果除尘器的理论可以部分地用于采样器及作为初步设计的理论根据。经验公式给出了性能参数与工作参数的关系,对采样器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作用。临床应用45例。男3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稳定型13例,不稳定型32例。经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1)对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恢复小转子区内后侧皮质骨的连续性在骨折的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2)内后侧骨折块解剖复位,加压螺丝钉固定或大转子骨折端加压螺丝钉固定能显著增强加压滑动鹅头钉的固定作用,明显提高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术后稳定性。(3)该装置设计合理,性能坚固,对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能有效地达到早期下床和避免长期卧床的目的,是目前临床最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6.
李长青  周跃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48-3349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脑脊液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脑多肽(VIP)含量变化以及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5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行走能力,VAS疼痛程度评定,感觉、运动、腱反射改变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及脑脊液中神经肽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脑脊液中SP、VI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中SP、VIP水平与行走能力呈显负相关(P<0.05),与疼痛评分呈非常显(P<0.01)或显(P<0.05)正相关。临床体征阴性组与阳性组间脑脊液中SP及VIP含量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脑脊液中SP、VIP含量明显升高,且行走能力严重障碍升高更加明显。表明上述改变与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发生存在着显的相关关系。而与临床上是否出现感觉、运动、腱反射、直腿抬高角度等的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7.
肱骨髁上钢板在肱骨远端1/3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肱骨髁上钢板治疗成年人肱骨远端1/3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并评价应用肱骨髁上钢板治疗肱骨远端1/3骨折的特点及效果。结果:手术过程简捷,内植物安置容易;手术创伤小,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随访4~13个月,平均7.7个月,全部病例均骨性愈合,术后未见内固定物松动及骨折移位;术后未见创口深部感染,1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无其他神经血管并发症。参照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54.5%(12/22),好27.3%(6/22),可13.6%(3/22),差4.5%(1/22)。优良率81.8%(18/22)。结论:应用肱骨髁上钢板治疗肱骨远端1/3骨折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多平面重建(CTMPR)在评价椎间融合中的作用,寻找定量评价椎间融合的新方法.方法 13例行腰椎间融合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行CTMPR,行椎间融合器(Cage)内植骨CT值定量测量.结果 术后1周Cage内植骨CT值为(619.52±26.97)Hu,术后3个月为(628.69±42.60)Hu,术后6个月为(657.77±37.43)Hu.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值的测量在椎间融合的判断中具有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借助于髓核移植致坐骨神经痛的动物模型,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脊髓后角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 1,CT1)/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片段(tentanus toxin C fragment,TTC)(CT1/TTC)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12)细胞的靶向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CT1/TTC融合蛋白。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将CT1/TTC融合蛋白与PC12细胞共培养,红色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能否在TTC的靶向作用下进入PC12细胞。结果:成功构建了CT1/TTC融合蛋白,测序显示融合基因序列正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能够进入PC12细胞,并发出红色荧光。结论:采用PCR和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能成功构建CT1/TTC融合蛋白.并且TTC能够将CT1靶向进入PC12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