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中药方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疗效.方法 45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对症处理;B组(治疗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苓桂术甘汤中药治疗,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脂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低于A组;B组治疗前后亦有显著差异,胆固醇、甘油三脂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A组.结论 在低蛋白饮食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甲氨蝶呤(MTX)联合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益赛普(ETA)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晨僵时间、ESR(红细胞沉降率)、CRP(C反应蛋白)、RF(类风湿因子)、SJC(关节肿胀数)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TJC(关节压痛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试验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益赛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佳,可有效降低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关节肿胀数等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共血液灌流148例次,随机分为三组,A组50例次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泵前滴注抗凝;B组50例次采用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C组48例次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中观察患者出血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 A、B、C三组治疗后PT[( 15.10±0.83 vs 12.91±0.82)、(15.13±0.82 vs 12.51±0.81)、(20.11±1.78 vs 12.41±0.80)]、APTT[( 48.15±4.40 vs 37.59±2.86)、(46.53±4.12 vs 36.96±2.34)、(78.35±8.10vs 34.58±2.26)]、TT[( 28.30±1.90 vs 13.08±0.58)、(26.78±1.76 vs 13.20±0.60)、(55.69±3.94 vs 13.06±0.54)]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PLT也减少[(138.12±30.50 vs 168.38±36.68)、(136.78±30.12 vs167.55±31.6)、(86.60±23.20vs164.55±32.10)](P<0.05);但C组比A、B组变化更大(P<0.05).C组出血发生率25%( 12/48),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Ⅰ、Ⅱ级凝血发生率32%( 16/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结合小剂量盐水在血液灌流时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5.
重度钩吻中毒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远湘  钱世豪 《广东医学》2001,22(9):776-776
患者 ,男 ,44岁。因误服钩吻树叶5h ,昏迷 3h于 2 0 0 1年 3月 6日 13:2 0由他院转入。患者入院前 5h在山上干农活时口渴 ,自采集钩吻树叶约 2 0g,误认为是“凉茶叶”而服食 ,服后不久 ,患者出现头晕、汗多、无呕吐。立即由家人护送到当地镇医院治疗。予洗胃 ,静注速尿、地塞米松、输液等措施 ,患者呼吸逐渐增快增深 ,心跳加快 ,并于 10 :30出现昏迷 ,抽搐。逐渐呼吸浅漫而给予洛贝林及可拉明等呼吸兴奋剂 ,病情未见好转。于13:2 5转入我院。入院查呼吸 2 0次 /min ,脉搏 10 8次 /min,血压 13 3/ 8kPa,体温不升 ,面色苍白 ,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药中毒患者第二次血液灌流时的抗凝方法,在保证抗凝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出血发生率。方法将44例连续两次血液灌流的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两次和观察组第一次血液灌流时均常规肝素化抗凝,观察组第二次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稀释法无肝素灌流。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出血情况和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无Ⅱ级以上凝血,观察组治疗后出血1例,对照组治疗后出血7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TP、APTT、T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LT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门、APTT、TT、P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结合小剂量盐水持续稀释法无肝素灌流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甲组(n=50)和乙组(n=50),甲组使用自体动静脉瘘管(AVF)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乙组使用带袖套隧道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尿素清除指数(Kt/V)、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总蛋白(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AVF和带袖套隧道导管两种血管通路的透析效果差异不大,但自体AVF仍然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血液透析患者来说,也可使用带袖套隧道导管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尿毒症并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血液透析组25例,接受常规透析治疗,每周2~3次.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组30例,在血液透析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每2周1次.两组共治疗3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灯盏花在脑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2例经头颅CT证实为急性期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灯盏花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降颅压、调控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第3天开始,加用灯盏花30 mg,每天一次静脉输注,两组病人均观察15 d后,比较两组病人的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之差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57.44%(P<0.05).结论:早期应用灯盏花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病人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88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情况及预后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和平均低流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素清除率(URR)、平均血流量和尿素清除指数(Kt/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有利于达到预期血液透析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质量,对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