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大肠癌组织中胀亡细胞及MMP - 2。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5 1例大肠癌组织中胀亡细胞和MMP - 2的表达。结果 :①大肠癌组织中可检测到不同时期的胀亡细胞。②大肠癌组织中MMP- 2表达率 5 4 .9% (2 8/ 5 1 ) ,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 (P <0 .0 5 )。③MMP - 2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 6 9.5 7% (1 6 / 2 3)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4 2 .86 % (1 2 / 2 8) ;有淋巴结转移组胀亡指数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0 .0 5 )。④MMP - 2表达阳性组OI高于MMP - 2阴性组。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存在胀亡细胞和MMP - 2的表达 ,2者关系密切 ,且均与大肠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联合XEC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XEC化疗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环磷酰胺500 mg/m~2,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100 mg/m~2,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片1 g/m~2,疗程为21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乌苯美司片,30 mg/次,1次/d,疗程为21 d。两组均持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和OPN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61%、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睡眠质量、生命活力、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OPN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O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XEC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OPN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可造成多系统的损害。腮腺炎并发脑炎(腮脑)是其较急、较重的并发症,多在腮腺肿后1周内出现,以脑膜受累为主,预后多良好,个别脑炎病例可导致死亡。对腮脑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现就我院传染科1993年至1998年收治的17例腮脑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5~15岁,均曾程序化接受预防接种,其中10例有明确腮腺炎患儿密切接触史。12 临床表现 两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腮腺管口肿胀、发热(38~39℃以上),17例均于腮腺肿大4~6日内体温逐渐…  相似文献   
4.
胃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血管生成素-2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腺癌组织中胀亡与血管生成素 - 2 (angiopotietin - 2 ,Ang - 2 )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1例胃腺癌组织及 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Ang - 2的表达 ,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中细胞胀亡情况。结果 :①胃腺癌组织中Ang - 2阳性表达率为 78.6 9% (4 8/ 6 1 ) ,在正常胃粘膜中未见表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②胃腺癌组织中发现有不同时期的胀亡细胞 ,胀亡指数 (OI)在Ang - 2阳性和阴性组中分别为 0 .73± 0 .93,2 .98±0 .5 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 ,有淋巴结转移组Ang - 2阳性率较高 ,而OI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④OI、Ang- 2与胃癌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胃腺癌中Ang - 2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时 ,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 ,抑制胀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o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被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得到患者及临床医生的认可。我院自1996年8月-2007年12月开展LC手术以来,共完成1120例,其中中转开腹60例,中转开腹率为5.36%,现对其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1实验材料 1.1细胞株 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由郑州大学肿瘤研究所惠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病人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治疗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并接受根治性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人(治疗组)16例,动态监测围手术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规律,术后行预防性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回顾分析接受相同手术治疗病人(对照组)13例,未系统进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小板和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至第3天回升到术前水平,然后持续上升,至第5天明显高于术前(P〈0.01),至第10~15天维持其高峰状态,然后逐渐下降,至第30天降至术前水平,治疗组中无一例发生静脉血栓。对照组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23%。结论 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后1个月内要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并根据血小板变化规律及时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术后病人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时常发生胃黏膜的急性糜烂、出血、坏死,甚至应激性溃疡的形成,导致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探讨梗阻性黄疸时急性胃黏膜损害的发生机制,以及如何预防这种损害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拟通过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对梗阻性黄疸时发生急性胃黏膜损害的机制进行探讨,并观察了生长激素对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胃腺癌组织中胀亡与TSP - 1。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5例胃腺癌组织中TSP - 1的表达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中肿瘤细胞的胀亡情况。结果 :①TSP - 1在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4 6 .6 7% ,在正常胃粘膜中未见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②胃腺癌组织中发现有不同时期的胀亡细胞 ,胀亡指数 (OI)在TSP - 1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 (2 .78± 0 .96 )、(1 .0 5± 0 .34)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OI、TSP - 1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④TSP - 1及OI与胃癌的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TSP - 1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 ,加速胀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2007年12月112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0例中发生并发症15例,占1.34%,其中胆管损伤4例,胆漏3例,门静脉损伤1例,胆囊动脉出血6例,切口疝1例,1例死亡,余治愈出院.结论 严格选择患者,掌握LC适应证,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是降低LC并发症的关键.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正确处理,时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